在音樂綜藝逐漸消弭的市場趨勢下,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2》無疑是成功的。這是一個令作品快速出圈的舞臺。《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我難過》《不必在乎我是誰》等多首合作翻唱歌曲在音樂平臺收藏破50萬;白舉綱、賴美云《奇跡再現》,胡海泉、乃萬、楊蕓晴《說得到做得到》等作品在抖音點贊破百萬。
這同樣是一檔表達音樂態度的評論性節目。節目上,聲音鑒賞團與何潔、VaVa、許飛等一眾音樂人你來我往的音樂觀點交鋒多次引爆微博熱搜。
本周《天賜的聲音2》即將收官,節目總導演孫競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音樂性與態度表達,是《天賜的聲音》的“兩駕馬車”,也是節目最重要的堅守。

《天賜的聲音2》六位常駐合伙人。
1 讓音樂更年輕態、多元化
談及《天賜的聲音2》,在孫競看來,保證音樂性在更高水準之上,是節目最重要的堅持。其中,“音樂多元化”是《天賜的聲音2》的追求與表達之一。本季《天賜的聲音》延續了合作舞臺的模式以及“音樂合伙人”的概念,但整季賽制被全新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常駐合伙人與飛行合伙人被選入“推薦金曲”后,還將合作第二次以爭奪“榮耀金曲”;“榮耀金曲”的獲得者才有機會共同角逐最終的“天賜金曲”。不同階段,常駐合伙人也將進行更換。第一階段胡彥斌、張韶涵、陶喆、孟美岐坐鎮;而后胡海泉、張信哲、尚雯婕輪替。
孫競表示,賽制升級讓有限的節目容納了盡可能多的常駐音樂人和音樂作品,以帶來更多元化的風格合作。例如尚雯婕偏好電子和實驗音樂,孟美岐則代表年輕態的音樂。多種風格與嘻哈、民謠、流行、搖滾等音樂人隨機混搭,將實現音樂領域最多元的排列組合。
不僅常駐合伙人有所調整,飛行合伙人中同樣增加了“返場音樂人”。上一季曾有不俗表現的王晰、黃齡、黃霄雲、白舉綱等再次回到舞臺,和“老搭檔”或“新合伙人”再次碰撞全新的音樂火花。孫競表示,“返場”考量的是同一音樂人和不同搭檔將迸發出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去年王晰和張韶涵合唱《黎明前的黑暗》,挑戰哥特式說唱,拓寬了個人音樂邊界,而今年他與尚雯婕合作的《云與海》則展現了細膩迷人的多層次音色。上一季白舉綱與胡彥斌合唱的《單戀一枝花》成為當年抖音的熱播曲目;今年他再次選擇胡彥斌,一首以音樂劇方式演繹的《愛情條約》突破以往風格,一舉拿下當期金曲。“我們不介意優秀的音樂人重復,組合方式不一樣,我們聽到的歌就會完全不一樣;哪怕是和同樣的人組合,也能碰撞出不一樣的音樂狀態。”
多元化之外,《天賜的聲音2》也展現出對年輕態音樂的期待與野心。隨著華語樂壇步入“中年”,整個音樂市場都在隨時代發展而風云突變。過去的唱片工業時代,大部分歌手的作品都中規中矩地延續個人風格,但如今短視頻、數字音樂、社交網絡對音樂碎片化的傳播,音樂市場充斥了更多年輕化、先鋒性的表達。
因此《天賜的聲音2》在音樂人的選擇上,除了樂壇前輩,也邀請了女團出道的孟美岐擔任固定音樂合伙人。孫競表示,“首先固定合伙人不是導師,不需要決定選手晉級還是淘汰。我們只是合唱。后輩可以尋求前輩的合作,前輩也可以尋求后輩的合作。我們希望孟美岐能展現年輕化的音樂表達。”
從孟美岐到飛行合伙人乃萬、何昶希、陳卓璇、賴美云、趙磊,《天賜的聲音2》試圖從年輕人的音樂中尋找新時代的音樂能量。“我們要用多元的音樂類型,觸達各個年齡層的受眾。”
2 堅持音樂性至上
“音樂至上”是《天賜的聲音2》的節目準則。孫競表示,為了保證節目音樂的高水準和可鑒賞性,首先音樂人的選擇上需保證其足夠的音樂性。本季節目邀請了實力唱將袁婭維、馬頔、金池、阿朵;年輕偶像趙磊、何昶希、陳卓璇、王琳凱、楊蕓晴;還有跨界藝人魏大勛、孫堅,以及被市場遺忘多年的周傳雄、羅中旭、蘇妙玲等。孫競以蘇妙玲舉例,當年她是《快樂女聲》中公認的實力派選手,但由于種種原因多年未在舞臺上唱歌。“我們認可她的唱歌能力。包括周傳雄也很能唱,我們才會邀請他。”
同樣,節目組也邀請了網絡歌手Lambert。雖然對大眾而言他極為陌生,但孫競認為他嗓音極有辨識度,值得被大眾聽到,“音樂還是最重要的標準。我們不問出處。不管是正當紅的流量,還是被埋沒多年的歌手,只要他們歌好,我們都愿意請他們回來。唱得不好的歌手,有流量我們也不愿意去挖掘。”
而在“金曲”的選擇上,《天賜的聲音2》仍以音樂為中心,希望聽到既有編曲水準,同樣現場演唱驚艷的作品。但今年也增加了另一重標準,即是否對音樂市場具備引領作用。孫競坦言,《天賜的聲音2》選出的金曲不一定是大眾認知的流行作品,甚至有些“天賜的聲音”并不被觀眾接受和理解,例如尚雯婕和黃霄雲合作的《跳舞的梵谷》,把流行與花腔兩種唱法在每一句歌詞中不停切換,實現完美融合與運用,“我們希望更多極具探索、創新和實驗性的音樂作品可以被大眾認可,這也是我們推薦金曲的原因。”
3 用真實的“態度”為音樂人尋找自我
“態度”是基于音樂性之外,《天賜的聲音2》的“第二駕馬車”。第一季節目播出后,聲音鑒賞團對音樂人們犀利尖銳的指點,引發觀眾廣泛熱議。第二季延續了同樣的真實態度,甚至上演了一場場更加激烈的音樂觀點交鋒。丁太升一針見血地指出朱星杰與李希侃“加了太多效果器”;批評VaVa的聲音、律動、歌詞都存在問題;直言孟美岐的改編有“夜店風”。而何潔、VaVa、萬妮達等音樂人也用同樣犀利的言論,闡述了自己對音樂的不同認知。
在孫競看來,音樂評論應與電影評論同等,有褒獎鼓勵,亦有忠言逆耳。但目前的音樂市場過于“以和為貴”,久而久之,很多歌手也迷失在自我滿足的囹圄之中,無法進一步摸索到進步空間。而《天賜的聲音》幾乎是市場中唯一一檔敢于直面批評,敢于將歌手存在的問題真實、直接袒露并交流的舞臺。
實際上,對大部分歌手而言,《天賜的聲音》對音樂的平等與尊重,令他們向往。由于聲音鑒賞團與觀眾的極致嚴苛,競演的每一位音樂人都對這個舞臺產生更強烈的敬畏心,而非只當作一次通告演出。R1SE的成員趙磊來到這里就是想要告訴大家,趙磊不單是一名偶像。而丁太升也不吝贊美地稱其為“天賜的聲音”。
今年是黃霄雲第二次登上《天賜的聲音》,鑒賞團直言她這一年發展得很帥氣,但依然存在不生動的問題。節目結束后她向孫競表示,《天賜的聲音》就像一把“照妖鏡”,總是可以讓她清晰看到自己可改進的問題。而第一季龔琳娜表演時,丁太升沒來現場,其他評論人都在說她唱得好,她反而感到遺憾。她期待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好的歌手,我們會告訴你前途無限;發展受到了環境或工業的影響,帶著迷茫和困惑來的歌手,我們會給他們一些建議,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我們希望每個來到這個舞臺的音樂合伙人,都能試圖尋找到自己的答案。”孫競坦言。(記者 張赫)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