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現象級音樂劇《覺醒年代》之后,開心麻花又推出了一部引起廣泛關注的新創音樂劇《詠春》,近日在北京世紀劇院熱演。該劇將開心麻花的喜劇特色、說唱曲風的音樂風格、詠春功夫的武術精神、廣東佛山的美食文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等社會話題都巧妙融入其中,雖有野心但不忘初心,既具創意又見誠意,被很多觀眾譽為“最能打的音樂劇”。
“詠春”早已成為藝術作品改編的熱門IP,電影、舞劇都有珠玉在前,音樂劇如何脫穎而出?開心麻花這部《詠春》以高燃旋律的說唱音樂、熱血沸騰的打斗場面、幽默歡樂的喜劇元素為特點,講述了一個以“詠春”始、以“悟道”終的故事。劇中,詠春拳第九代“頭人”陳刀荃在第十代“頭人爭奪戰”前陷入困境:得意門生離去,自己又舊傷復發,傳承后繼乏人,讓他一度陷入絕望。女兒為此特意給陳刀荃找了“保姆”和“徒弟”,希望能夠照顧他的身體、傳承他的武學。但“保姆”林芬竟然是女扮男裝,想要偷師學藝;而“徒弟”黃天卻毫無習武天賦,更擅長茶飯烹飪。二人暗中互換任務,錯位的身份,真相的暴露,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轉劇情。
整個演出在視覺呈現上也拉滿氛圍,以廣東嶺南漁家文化為靈感源泉,創意性采用麻繩結幕,勾勒天地,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大道至簡”的哲學思想;簡約大氣的飛檐斗拱建筑裝飾,營造出武術比賽與人生競技的“無邊擂臺”。當燈光聚焦在“詠春堂”的牌匾上,鼓聲震天,演員們將真實的拳、刀、棍等武術技法融入舞蹈表演,舞武結合,一招一式剛勁有力,演繹出酣暢淋漓、熱血沸騰的“頭人”之戰。這樣的設計對主創和演員挑戰都極大,演員們一個個既要能唱能跳能演,同時要在音樂中展現武術功夫,還要有喜劇表演的節奏感。為此劇組特邀全國武術冠軍和詠春拳傳人擔任武術指導,花了四個月時間讓演員進行基本功訓練;再配以精心設計的舞美燈光道具造型,最終在舞臺上呈現出不輸電影大片的真功夫。
劇中音樂創作也下了很大功夫,大量快節奏的說唱風格原創歌曲很有時代氣息,而抒情曲風的音樂又很細膩感人。難能可貴的是,音樂劇《詠春》還在人物性格與思想內涵上深入挖掘,讓陳刀荃與徒弟、兒女之間的沖突矛盾和激烈碰撞,上升到傳統文化在受到社會發展沖擊時所面臨的堅守與傳承問題,并且給出了“不是擊敗所有人才是強者,每個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要將執念放下,才能真正傳承”的啟悟與思考。(王潤)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