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2月28日電(記者孟含琪)數九寒天,千里冰封,中國東北步入一年中最寒冷的“貓冬”季節,但在查干湖,隨著漁民高亢的號子聲,6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牽引著鋼絲繩轉動,周圍游客緊盯著出魚口緩緩拉出的漁網,漁民將打上的魚攤在冰面上,冰面很快繪出一幅萬魚騰湖圖。一時間,號子聲、馬蹄聲、歡呼聲、遺憾嘆息聲此起彼伏……
查干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漁產資源豐富,盛產鳙魚(胖頭魚)、鯽魚等。作為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魚方式,查干湖冬捕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查干湖冬捕最大的魅力就是清晰完整地傳承了先人的捕魚文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曹保明說,這種捕魚方式的漁網網眼很大,能保護小魚不被打撈,很好地保護生態。
“來查干湖不僅是品魚,還是品文化。”來自江蘇的王桐已經連續3年冬天來到查干湖。隨著查干湖冬捕的名聲不斷擴大,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很多人像王桐一樣每年都來查干湖觀冬捕、品魚購魚。
紛至沓來的游客讓經營漁家樂的村民心里樂開了花。“我家的房間已經被預訂到春節過后了,周邊家家都這樣。”老關東魚莊的商影忙著招待吃飯的客人,一天都閑不下來,“查干湖冬捕節把周圍村民都帶動起來,有的自家開店,有的打工幫忙,哪有人還閑著‘貓冬’。”
看到周邊鄰居賺了錢,漁場職工李書先也坐不住了,去年他投入6萬元開店,當年就回了本,今年他又大膽投了60多萬元擴建裝修。“我有信心4年內肯定回本。”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除了漁家樂越來越紅火,電商也為查干湖帶來財富。在湖畔,十幾家企業入駐電商物流中心,數百人忙著包裝、運貨,不斷有大貨車裝載著精美包裝的冬捕魚運向全國各地……查干湖漁場黨委副書記單軍國說,今年冬捕節計劃捕魚量260萬斤,實現產值3000萬元,其中一半以上都要從漁網游向互聯網,送至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到名聲大噪的旅游勝地,查干湖以傳統文化魅力換來現代經濟的發展,單軍國說,未來還要將查干湖打造成全域性旅游景點,以旅游業帶動松原產業結構調整轉型,也讓更多村民一年四季忙不停地賺錢。
(責任編輯:王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