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到2020年,全國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為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奠定基礎。《意見》部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八項重點任務和主要保障機制,其中多項工作部署對縣域旅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夯實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
《意見》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任務部署中強調,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要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縣域特色主導產業綠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家一系列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陸續頒布實施,各部門、各地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扶持政策也密集出臺,全國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鄉村旅游在促進保護農業生態和鄉土文化、農民增收、扶貧攻堅、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就地就業和豐富旅游產品等方面的積極效應已經得到了多方面的檢驗,取得的綜合效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引導全國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一些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借助國家推動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的機遇,可以進一步完善各類規劃,整合和統籌更多資源,把我國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使其成為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的亮點。要特別結合新一輪縣域規劃編制和修訂的機遇,把旅游發展的各項要求有機融入規劃中,使其得到系統的貫徹實施。
《意見》要求“建設創新型縣(市)和創新型鄉鎮”,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加大對經濟發達鎮、特色小鎮、專業小鎮、技術創新專業鎮等的支持力度,建設美麗鄉村”。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旅游小鎮是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國內外旅游發展的經典案例表明,旅游小鎮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堪稱是特色專業小鎮的典型代表。旅游功能既闡明了小鎮發展的主要產業支撐和文化特點,也展示了小鎮發展的主體方向。在我國許多環境優美、特色旅游資源富集的鄉鎮,旅游產業作為重要的特色產業基礎,正在推動一批旅游城鎮的形成和發展。按照以上要求,各地區可以選擇一批條件適宜的鄉鎮作為旅游小鎮加以定位和規劃建設,形成一批不同規模的特色旅游、專業鄉鎮,由此進一步推動縣域旅游的創新發展。旅游小鎮必將作為特色、專業城鎮的優秀代表,成為推動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縣域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意見》要求“創新驅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創業式扶貧,激發貧困地區的創新創業熱情”。旅游扶貧作為特色產業扶貧的重要類型,具有顯著的新興產業優勢、較為迅速和直接的脫貧功能、長遠而持久的綜合“造血”機能,因此,旅游扶貧成為許多地區脫貧攻堅的主要選擇,旅游業也在我國精準扶貧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正成為扶貧攻堅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為此,國家旅游局和相關部門提出,到2020年,通過引導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旅游,使約120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約占全國貧困人口的17%,而根據一些地區的測算,旅游扶貧占全部扶貧的比重會超過20%。按照《意見》要求,深入持久發揮旅游業在縣域創新驅動發展中的精準扶貧優勢,是落實好本次《意見》要求的重要工作抓手,也是基層旅游部門工作職能的重要拓展。特別是要在以往旅游扶貧的基礎上,加大縣域各類旅游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其成為帶動基層扶貧的生力軍。
當前,在落實《意見》要求中,旅游行業還有一個利器就是在縣域范圍內更加大張旗鼓地推動全域旅游發展。自國家旅游局啟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以來,共有500個單位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其中,大部分是縣域單位,推動縣域旅游創新發展也是開展創建工作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域旅游作為近一個時期以來推動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理念,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優勢旅游資源比較富集的縣域,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創新發展為目標,結合當地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和創新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這既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一場新變革,也是旅游業積極參與縣域創新發展的新舞臺。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