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山湖濕地風光。張 磊攝
微山湖,一顆鑲嵌在山東濟寧大地上的靈秀明珠。
暑期,湖上游人如織。十萬畝荷花深處,人們采荷戲水,看湖上婚禮,聽韻味十足的端鼓腔、漁鼓墜子,乘坐畫舫游覽古運河……
“微山湖哎,陽光閃耀,片片白帆好像云兒飄……”碧波蕩漾的湖面上運送游客的畫舫、游船來往不斷,悠揚的歌聲響徹湖面上空。
游客從微山湖主渡口登上游船向大湖深處駛去。30分鐘后,游船靠岸,再換成幾條小船,游客撐篙劃槳,緩緩進入內湖景區,湖鳥歡鳴著振翅起飛。“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游客葛先生迅速拿起相機按動快門……“太美了”,游客們異口同聲稱贊著。眼前十萬畝荷花鋪展在大湖水面,微山湖成了“花的海洋”。
看著幾位游客歡喜地掬一捧清冽的湖水送到嘴邊,導游王興進說:“嘗嘗吧,湖水很是清甜,俺們都是用這湖水做飯、熬魚的。”
微山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微山湖濕地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當地人實現了從“靠湖吃湖”到“靠湖養湖”,觀念的轉變助推微山湖走上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微山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以每年七月的“荷花節”為進入旅游旺季標志,那時游客紛至沓來。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來形容夏日微山湖,再貼切不過了。
微山湖的紅色旅游也吸引著眾多游客。“在這里,我學會了一首紅色革命歌曲。”來自江蘇省豐縣谷峰小學的少先隊員劉小雅和同學們一起,跟著景區里播放的樂曲唱起了電視連續劇《鐵道游擊隊》插曲《微山湖》。
劉小雅和同學們在學校帶領下,來到位于微山湖上的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緬懷抗日英烈,接受紅色教育。
在抗日戰爭時期,鐵道游擊隊、微湖大隊、運河支隊……一支支革命隊伍在微山湖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行走在肅穆的鐵道游擊隊紀念園,聽著耳邊傳來的歌聲,仰望廣場兩側的戰士群雕,仿佛又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微山湖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是紅色旅游打卡地。這里已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濟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磊表示。
在景區紅色文化宣傳品店,圍滿了選購《鐵道游擊隊》小說、畫冊、宣傳品的游客,他們中大多數是青少年。
“有報道稱,截至目前,《鐵道游擊隊》小說連環畫冊已印行3652萬冊,這些紅色書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微山湖地區流向全國各地和海外的。”王磊介紹。
近年來,微山縣全面改造提升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生態荷園、國家級濕地公園等景區,形成了大湖生態體驗、休閑漁業、中醫康養、精品民宿等多樣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文旅生態愈加豐富多彩。
“這里不僅是紅色旅游勝地,還有很多歷史文化遺跡。”微山縣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位于微山島上的殷微子冢古風猶存,漢留侯張良墓依山傍水,乾隆下江南題匾至今懸掛在微山島古店鋪門楣……2022年,微山南陽古鎮成功創建4A級景區,微山湖電音節成功舉辦,大運河微山湖博物館入選國家“十四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項目庫。
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微山縣不斷傳承創新文化旅游資源。秉持“以水為魂、全域旅游、全景微山”理念,微山縣著力建設水荷觀光、島上度假、漁村休閑等文旅項目,打造湖區特色旅游村居、站點,初現步步是景、處處宜游、全面開花的景象。
以水為枕,枕月而眠,一半湖景清歡,一半煙火人間。許多游客在運河里村沙堤民宿,體會到了湖區風光的詩情畫意。
走進運河里村,一股濃郁的漁家風情撲面而來。白墻青瓦,漁具船帆,一座座農家小院修葺一新,裝飾成別具一格的漁家民宿。運河里村地處城郭河與微山湖交匯處,是典型的濱湖村莊。該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漁湖資源,打造集觀光度假、鄉村民宿、漁家體驗為一體的旅游度假村,已成為年接待10萬人次的熱門景點。2022年運河里村獲得“山東省景區村莊”稱號,同時被評為“濟寧市文化建設樣板村”。
在微山,像這樣的文旅特色村莊還有很多。他們靠湖養湖、靠湖美湖,成為振興湖區鄉村的排頭兵。
微山島鎮呂蒙村依托大湖資源,探索“文化+旅游+合作社+產業”的發展模式,深挖“漁家虎飾”“杞柳編織”等文化特色,不斷豐富村里的旅游業態,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了文旅發展與共同致富。
大湖深處的微山島鎮正采取“農旅+”“文旅+”的模式,打造“農旅小鎮·文旅微山島”旅游品牌;不少沿湖村莊全力實施“山東手造·微山優品”工程,培育了淘湖網、荷鄉等一批文創產品。當地還開發和推介湖區特色美食,舉辦“中國魯菜·微山湖美食節”,打造微山湖特色文旅餐飲品牌。(丁永宏 步瑤)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