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公布新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中國增添6個“新成員”,擁有的世界地質公園總數達到47個,位居世界第一。“說起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無疑是‘冠軍國家’。”教科文組織地球科學和地質公園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托夫·范登貝格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在地質公園建設中將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讓造化神奇的地質遺跡煥發新顏,有效推動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中國的生態文明實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建設高度契合,為保護和利用好這一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貢獻著中國智慧和力量。
地質奇觀享譽世界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位于中國東北的長白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地質公園“新成員”之一。它以第四紀火山地貌遺跡為特色,是海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長白山的火山和獨特地貌,詮釋了長達3億至4億年的地質歷史。”范登貝格說。
山橫郭外清如洗,樹接云間翠欲流。
位于中國福建的龍巖世界地質公園也被新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它具有梅花山大型復式花崗巖體、冠豸山丹霞地貌、紫金山超大銅金礦等世界級地質遺跡景觀。教科文組織說,公園“提供了中國東南部地區在約3億年時間里構造演化的地質記錄”。
騰龍奇洞洞藏山,十里峽谷似畫卷。
向西深入中國內陸,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水系沖刷出險峻的地形,形成了以峭壁、幽谷、洞穴和暗河為特征的二疊紀和三疊紀碳酸鹽巖喀斯特地貌景觀。教科文組織如此評價:“該地質公園擁有舉世聞名的侵蝕和溶蝕地貌。”
此外,地跨黃土高原干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陰濕區的甘肅臨夏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侏羅紀花崗巖峰林的江西武功山世界地質公園,以及保存完好“興義動物群”化石的貴州興義世界地質公園,也均被列入新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18個世界地質公園“新成員”名單。至此,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總數達到213個,分布在48個國家,其中中國擁有47個,數量為全球之冠。
開發與保護并重
“頌造化之神奇,謀區域之長興。”這是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理念。教科文組織為世界地質公園確定四大要素,分別是具有國際價值的地質遺跡、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等的管理方式、顯示度和交流合作。范登貝格說,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不僅保護地質遺產,也強調地質遺產與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之間的相互關聯。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教科文組織的這些理念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相通。
以龍巖世界地質公園為例,當地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原則,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并舉,讓綠水青山釋放出更大的發展紅利。
桂和村是閩西第一高峰狗子腦所在村,地處龍巖世界地質公園內的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平均海拔1200米。村莊自然環境優越,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7.3%。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所處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力推進“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各族群眾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這里吸引人的不僅有地質奇觀,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在騰龍洞內打造的大型情景歌舞劇《夷水麗川》,將土苗文化與自然資源有機融合。
202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恩施實地評估。專家組專家阿茲米勒·穆尼夫·本·穆罕默德·布卡里說:“公園建設與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融合發展,引導原住民廣泛參與紅利分享,這是我們考察過的全球最優秀的地質公園之一。”
在交流互鑒中進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地質公園構成一張全球網絡,中國從中汲取了營養,同時也將自身經驗貢獻給世界。
范登貝格說,地質公園的概念源于歐洲,很快就被中國吸納接受。“中國不僅重視本國的地質公園發展,同時與本地區的地質公園有著長期合作”,泰國、印尼、日本、韓國的世界地質公園都從中國經驗中得到啟示。
范登貝格還特別介紹,中國積極分享專業知識,每年在北京大學組織相關的國際課程。“對我們來說,這是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能力建設和培訓方面的一個里程碑。我們需要評估人員來審核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資質,許多評估人員來自中國,他們在利用專業知識幫助指導培訓其他人,同時也幫助我們管理網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本次新晉的6家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均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的世界地質公園建立“姊妹公園”關系,開展經驗交流活動,為各自進一步發展尋找新思路。
來自龍巖世界地質公園的“紫金山綠色礦山建設案例”,在2023年被寫入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相關出版物,向全球展示了綠色礦山發展與地質遺跡保護并舉的創新實踐與成效。
范登貝格說,教科文組織正持續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支持在非洲等地區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目前亞洲一些國家還沒有世界地質公園,比如老撾、柬埔寨,還有一些國家對世界地質公園的概念知之甚少,”他說,“我們希望借助中國的專業技術和知識優勢,在相關地區推廣這一概念,那將是一件好事。”
文圖均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