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唯一橫跨太行、呂梁兩座山脈的是忻州市。而云中山位于忻州市版圖的中央,北接恒山,由北向南綿延百里,地處汾河河谷和滹沱河河谷的中間,將忻州市分為“西八縣”和“東六縣”兩部分,其主峰老君洞,就成為向東指點太行山、向西指點呂梁山的一個絕佳的制高點。登臨海拔2393米的老君洞,東可看到太行山的龍頭、海拔3061米的“ 華北屋脊”五臺山的幾個臺頂和滹沱河谷地,西可看到呂梁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拔2784米的荷葉坪、海拔2736米的蘆芽山太子殿和汾河谷地。開闊的視野、美麗的風光、茂密的森林,成為吸引“驢友”的佳境。特別是近期,漫山遍野的紅黃綠各色喬灌木,使其成為一座“五彩花山”,更是吸引著戶外運動者和攝影愛好者爭先踏足。
而這一景致,就處于鮮為人知的旅游開發處女地——原平市樓板寨鄉。
2016年8月,國家旅游局等12部門共同制定了《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9月,省委、省政府將發展文化旅游業確立為山西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同年10月,國家旅游局將忻州市確立為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忻州市委、市政府從2017年2月25日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市文化旅游產業改革發展大會,全面安排部署啟動工作。
樓板寨鄉旅游資源十分獨特,是遠近聞名的“核桃之鄉”、“詩曲之鄉”、“鍋爐之鄉”和“長壽之鄉”。它地處北緯38度附近,位于云中山主峰所在地,永興河上游,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平均海拔1942米,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獨特的緯度和海拔高度,使其冬無酷寒、夏無炎熱,是難得的避暑勝地。由于雨量充沛,這里森林繁茂,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清新的空氣、優質的礦泉水和“ 長壽果”核桃使得這里人們普遍壽命長,是有名的長壽之鄉,發展康養旅游得天獨厚。觀鳥圣地——觀上水庫,天鵝、野鴨和不知名的水鳥眾多,同時也是燒烤、垂釣、野營的好去處;瀑布奇觀——滴水崖,一條白練,從山崖間突然向下垂直跌落,穿云破霧,氣勢如虹,聲如雷鳴;空中仙跡——老君洞,可東西平視五臺蘆芽,俯觀汾河滹沱,山色養眼,又充滿了奇異的傳說;道教圣跡——玉皇峁,登山健身之余,陽武河、軒崗、原平盆地全貌一覽無遺;紅色遺址——屯瓦村,可讓你了解晉綏抗日根據地通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秘密交通線、樓板寨日軍炮樓、晉綏六分區駐地、劉少奇、朱德路居地等歷史傳奇;瓜果飄香——蘋果、杏、核桃等各種水果和土特產,又可讓飽覽美景的人們大飽口福。而樓板寨大峽谷本身,是連接汾河河谷和滹沱河河谷的重要通道,境內北莊村東約50米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戰國、漢遺址,一家村北約100米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漢遺址,王家溝曾發掘出石斧,春秋戰國時是樓煩國的疆域,漢代是云中縣治所在地,歷史上是“西八縣”通往“東六縣”的重要商道,是古代連接毗盧佛道場蘆芽山和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的“朝圣之路”,宋代楊家將又筑有兵寨,明代屬于“ 雁門十八隘”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和民國又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駝炭道”,明代史漁的詩《蘆板寨口》“塞上風急凋萬木,塞馬南牧空人屋”讓它有著邊關的風情,抗日戰爭中的忻口戰役,又讓它經歷了戰火的洗禮。這些都讓它充滿了讓人不解的謎。從地理上講,它處于太原市3小時旅游圈,忻州市2小時旅游圈,原平市1小時旅游圈,自駕游十分方便,可謂據“地利”。
發展旅游是人心所向,眾多仁人志士希望為樓板寨鄉編制旅游規劃出力流汗。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找準定位,錯位發展。過去曾有人想發展玉皇峁宗教旅游,但東有五臺山佛教旅游、趙杲觀道教旅游擠壓;發展森林旅游,西有蘆芽山先行一步,名聲難以超越蘆芽山,而發展鄉村旅游,卻可以錯位發展,找到發展的良機。
二是制定鄉村旅游規劃。樓板寨是“核桃之鄉”,但就農業發展農業沒有出路,借旅游發展農業,可使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核桃找到應有的銷路。將全境都統籌列入鄉村旅游規劃范疇,作為全鄉的發展戰略,是不錯之選。
三是將全鄉旅游融入全市旅游發展的路網。這里不能不談五臺山臺懷鎮通往寧武東寨鎮的旅游快速通道。這條路作為連接晉綏到晉察冀兩大抗日根據地的紅色旅游公路,已列入忻州市“十三五”紅色旅游實施方案,而這條路途經的就是樓板寨大峽谷。這條路不僅能發揮五臺山的龍頭帶動作用,實現五臺山、蘆芽山游客的互通互換,改善原平到寧武的交通擁堵狀況,推動云中山革命老區、同川革命老區脫貧致富,而且將直接帶動樓板寨旅游的發展。同時規劃建設全鄉的旅游循環路網,即“樓板寨——屯瓦——文治村——老君洞(黑水疙坨)—— 岔口村—— 神巖壑——沙活村——樓板寨”旅游公路,這樣可形成一個“中”字型的連通內外的循環路網。四是要挖掘沙棘、刺李、山桃樹、榛子、降龍木、麻麻花等本地特有的野生資源,擴大其種植面積,使其沿旅游公路成片成林,將傳統的農業轉向觀賞林業和旅游業,拉長產業鏈條,同時又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樓板寨旅游開發大有可為!趙永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