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江西龍虎山花朝節、福建福韻花朝節、河南云臺山花朝節……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全國眾多景區推出花朝節。花朝節,又稱為花神節,是我國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賞花踏青。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江南自古風雅,在杭州,花朝節作為當地自古就有的傳統節慶,曾中斷過一段時間。2011年,為復興花朝傳統文化,進一步展示西溪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生態景觀,彰顯杭州這座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和新魅力,首屆杭州西溪花朝節舉辦。這也是在景區首次舉辦花朝節。
首屆杭州西溪花朝節,當時整個基調還是“以花為媒”,弘揚花文化、發展花產業,盡管也有“十二花神”祈福和女子十二樂坊表演等內容,但并沒有太多古風國潮。由于當時社會大眾對于漢服的接受度還不高,對于傳統節慶的體驗還停留在演藝觀賞上,并沒有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但是一些改變也在悄然發生,古時候的花朝節,很風雅,而現在,我們也能像古人一樣,風雅一回了。
到了2016年,廬山西海的花源谷景區、寧波梁祝公園陸續開始舉辦花朝節,絢爛花海之中,不少身著漢服的少女沿青石花徑,拾階而上,焚香祭拜花神,為春天祈福。旅游場景下,游客對傳統文化的沉浸體驗更為生動鮮活,身著漢服的游客既是賞春者,也是春日花海里的一道風景。猶如那首詩里寫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在福建,“花朝節傳統習俗”在2022年1月入選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州煙臺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近日,以“福佑中華,錦繡花朝”為主題的2022“中華花朝節”啟幕,活動以非遺為主線,以“福文化”為紐帶,融合傳統與時尚,傳承千年的花朝節習俗,以人們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回歸。
近期啟幕的浙江寧波第6屆花朝節,首次將“花仙子”選拔融入花朝節活動中。活動現場選出一名群眾“花神”作為今年的代表,花與美人,相得益彰,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也打造出符合當下流行趨勢的國潮文化符號。另外,梅花展、油菜花展、鳶尾展等各類花卉展覽也為市民游客打造出貫穿全年的特色網紅打卡點,是一場持續的盛宴。
在河南云臺山,第四屆漢服花朝節亮點迭出。四屆打磨與蝶變,深耕內容與創意。云臺山基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持續圍繞“竹林七賢”“十二花神”核心文化IP,融合漢服、禮樂、國風、非遺等傳統文化要素,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打造沉浸式漢服文化節事活動。此次漢服花朝節煥新升級,融入元宇宙云臺幻境、賽博朋克漢服秀、劇本殺等潮流元素,結合春分、植樹節等時令節氣、節日,精心策劃《云臺迷夢冊》沉浸式探秘系列主題活動,讓廣大游客暢游山水間,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可以說,花朝節是以往景區賞花季的升級。在傳統文化復興、“國潮”崛起的背景下,花朝節融入了文化主題演繹、漢服體驗等全新內容。打卡效應顯現,也帶來景區營銷思路的改變,創新的旅游場景、各類主題活動、創意市集等帶來了流量,也拉動了景區消費。
每一個春天都會如約而至。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本地游、周邊游成為出行主流。各地景區舉辦花朝節,增強了人們的出游沉浸感、體驗感。同時,如何立足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別具一格的花朝節,讓人耳目一新,加深游客的記憶點,也是景區需要不斷努力創新的方向。
春和景明,把春天“玩出花兒”。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