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民俗中國年、“萬市大集”國風民俗文化節、夢幻沃谷農耕文化節……今年春節元宵節“兩節”期間,我省各地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旅節慶活動,讓廣大游客在文化傳承中感受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主動適應旅游消費需求變化,不斷創新產品供給,以獨特的文化塑造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以旅游作為活化文化資源的有效手段,加快形成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優勢,不斷提升山西整體旅游品牌的辨識度、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3年“平遙中國年”活動,成為我省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縮影。古城內,游客可體驗“縣太爺出巡”“閨閣走秀”“走鏢”等特色活動;古城外,可觀看傳統社火匯演、特色民俗活動等。很多人更是在漢風雅韻中體驗了一場穿越之旅,并近距離感受了古城的年民俗、年風俗、年文化。
創新文旅融合、提升游客體驗的路上,古都大同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云岡文化旅游節、中國(大同)國際汽車文化節、大同理想先鋒音樂節、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國際自行車騎游大會……各種文化盛事“登陸”這片古老的土地。
近年來,大同以“打造國際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各種精彩紛呈的文化旅游盛事,賺足了人們的眼球,扮靚了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讓八方賓客收獲了滿滿的快樂和驚喜。
今年春節假期,大同市聚焦文化消費引領,激發文化消費活力,市縣聯動推出“大同年、大不同”系列文化節慶活動,既突出了春節中國年主題,又融入更多新潮藝術元素。而古都燈會、春節廟會、主題花車巡演、踩高蹺等特色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展現了大同獨特的文化魅力,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評。
作為古中國特色民俗文化代表地之一的運城市,近年來,民俗文化節慶活動已成為該市旅游業新的“增長極”。關公文化旅游節、“古中國·大運城”民俗文化旅游年、美麗鄉村百花節等活動輪番上演。這些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既提升了當地文化旅游業的美譽度,又塑造了運城文化旅游新形象。
每到春節,運城市各景區都會深挖年俗內涵,推出亮點突出、看點十足,具有濃郁中國年特色的活動,吸引來大量游客。今年春節,關帝廟景區推出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戲劇表演、“武廟之祖·盛世迎賓”表演、關公威風鑼鼓等節目,吸引了無數游客駐足觀賞。
為深挖節日內涵,介休市張壁古堡景區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地道中國年節慶活動。今年活動期間,景區精心準備了社火巡游、燈光秀、電音節等大型節日活動,游客“流量”連日攀升。游客穿梭在古街小巷中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感受著古堡里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通過一系列節慶活動的有力開展,張壁古堡深入挖掘文化底蘊,積極發揚獨具特色的“古軍事文化”“武術文化”“圍棋文化”等項目,讓每一位到此參觀的游客,都能夠體驗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
今年春節,晉中市太谷區的東輝現代農業園推出了以“回味民俗、追憶春節”為主題的“夢幻沃谷農耕文化節”,通過六大主題20余項系列活動,引領廣大游客回味兒時過年、體驗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山西大學教授、省政府旅游咨詢專家張世滿表示,從城市到鄉村,各地舉辦的旅游節慶活動,在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展示推廣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也成為提升影響力、拉動旅游消費的重要手段,而且這些節慶活動正在成為當地獨有的文化旅游品牌。
本報首席記者 栗美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