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動天下,潮起大同。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發展大會暨云岡文化旅游季讓古都大同再度迎來高光時刻。這是對大同文旅產業發展成果的檢驗,也是大同錨定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發展定位,在魅力、潛力、影響力上的全新呈現。
隨著旅發大會的落幕,“旅發效應”正在這座煥發新顏的古城璀璨釋放。
迎風起勢 古城新顏活力四射
隨著近日大同市被授予“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古都大同正著力塑造“文化古都、清涼夏都、美食之都”文旅品牌,此前,大同市已連續5年被評為“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清涼夏天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納涼”。
7月8日,在古城內,非遺文創、咖啡手作、樂隊表演等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一派熱鬧景象,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負責人石磊也及時調整了主推活動的時間。“旅發大會期間,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以獨特魅力吸引了上萬名游客前來……”石磊告訴記者,“尋邑·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是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以“當代藝術”為題進行的點亮城市地標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優雅和諧的街巷景觀,讓古城夜生活擁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為大同夏日夜生活和夜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這次活動以大同城市的再生與更新為背景,將城市文化與當代藝術相結合,以藝術的表現手法突破外界對大同文化認知的刻板印象,提升大同文化形象的國際化表達。”
該活動邀請了80多位藝術家相聚古城東南邑,在提升大同文化影響力的同時,拓展了城市文化的傳播途徑、增強了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期間,活力四射的古城歷史文化街區成為打卡新地標,文物院落、歷史建筑、織補院落、風物市集、文化IP表演……“藝術季不僅彰顯了大同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對古城活化與利用的實踐示范。”石磊表示,樂見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大同對外提升吸引力和推介大同文旅的新窗口,為大同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
順時乘勢 礦井研學開拓融合
旅發大會期間,大同市被中國旅行社協會確定為“2023中國旅行社協會推薦研學旅行目的地城市”,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忘憂農場被授予“全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
“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今后發展的激勵。”7月5日,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管委會主任鄭元對記者說,這幾天,來參加研學游和井下游的團隊排得滿滿當當。鄭元告訴記者,近年來,大同市依靠持續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煤炭產業綠色智能化發展,“煤都”蝶變“綠都”,這里就是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參觀矸石山治理區和工業遺址,了解采煤工藝、采煤設備及礦山環境治理模式,游覽大同煤炭博物館、探尋煤炭發展的歷史脈搏,進入井下探秘游,聆聽關于烏金的故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依托豐富的地質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規劃形成了人文、地質、科普等多種形式的研學旅游項目。
旅發大會后,各種合作洽談紛至沓來,鄭元和團隊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大同大學云岡學學院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打造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產學研實踐基地,啟動露營地建設和房車露營基地項目。通過與大同大學云岡學學院和各旅游企業產學研交流互動,完善晉華宮井下探秘游+大同煤炭博物館+云岡石窟+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礦工大講堂+煤矸石雕刻等12條研學游線路,推動產學研融合,打造房車露營體驗新業態。
工業旅游是大同市文旅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特別一環,鄭元說:“研學游大有可為。下一步,以探索煤炭工業文化為主題,繼續深化研學服務模式,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為大同市旅游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厚積蓄勢 博物館之城葳蕤生長
“‘大同·博物館可持續發展論壇’是本次旅發大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博物館與城市密不可分,各種類型的博物館串聯展現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解大同獨特文化魅力的打卡地,也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賦予更加有趣的‘靈魂’。”7月8日,大同市博物館公眾服務部文慧對記者說。
為讓市民游客通過參觀博物館找到“詩和遠方”,文慧創新文博科普渠道,開設線上云視聽欄目。文慧告訴記者,“藏在同博里的十二生肖”等線上內容深受網友喜愛;與組織部門共同推出的“黨的故事我來講”欄目備受關注;“城·印”“‘同’言有‘跡’”等專題展覽、“同博帶你看世界”等社教課程深受青少年喜愛。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展示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傳承與再出發。近年來,大同市在博物館建設工作中不斷探索“總館+分館”模式,大力建設博物館之城,已走出一條文博、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路子。旅發大會為大同市打造博物館之城帶來新的思路和契機,文慧也對未來滿懷希冀:“大同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挖掘,‘博物館之城’必將成為大同市的亮麗名片。”
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通訊員 任翔宇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