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著美食去旅行,有人中意住在風景里,有人想要玩在山水間……隨著天氣漸涼,森林、梯田、節慶、村寨正日漸成為秋季旅游的熱門選擇。10月10日,馬蜂窩“中國生態旅行推薦榜”發布秋季指南,貴州多地入選。
日新月異的旅游市場,使得旅游要素的權重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貴州,吃、住、行(傳統旅游六要素的前三位),正從旅行的基本保障變成人們開啟一場旅游的主要動力。在它們的多重作用下,中秋國慶假期,貴州各地旅游熱度持續升溫。一組交通數據顯示,節日期間,貴陽三大鐵路車站12天發送旅客168.2萬人次;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總流量達3432.74萬輛次,創歷史同期新高;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6.96萬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9.8%。
為了美食造訪一座城
腸旺面、絲娃娃、奪奪粉、油炸粑稀飯……特色小吃多到數不清的貴陽和安順,正在為游客帶來精神與味蕾的多重滿足,以吃為核心的“味蕾游”為城市旅游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9月末,貴陽市南明區曹狀元街區一期正式開街,其中一幢4層樓高的狀元樓成為整個街區的地標性建筑。據狀元樓負責人馮勇介紹,食客可在此品嘗“科舉宴請”,菜品覆蓋經典黔菜酸湯魚、狀元蹄、辣子雞等老味道的新吃法。此外,狀元樓的2樓還設置了戲臺,每天晚上舉行相聲、木偶劇、京劇、黔劇等文化表演。“雙節期間,我們每天能接待300-400人,每日營業額4萬左右。”
數據顯示,曹狀元街開街以來累計接待游客25.7萬人次,銷售額為968萬元。而幾條馬路之外,同樣以美食文化為特色的青云路步行街,“雙節”期間累計客流量約87.57萬人次,累計銷售額2935.29萬元。
景區中涌動的人潮、餐廳里不斷刷新的叫號提示,成為假期火熱消費的縮影。隨著越來越多小眾目的地因特色美食走進大眾視野,成為潮流所向。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餐飲是大眾旅游的基本要素,美食是小康旅游的剛性需求。大眾旅游經歷了“在家里吃好”到“走出家門去旅游”再到“在旅途中吃好”的演變過程。
10月15日,坐在安順市虹山湖畔兩層樓露天花園式的餐廳內,游客江以柔時不時地與朋友拍照留念,面前的餐桌上擺放著雙味裹卷、小鍋涼粉等安順特色小吃。江以柔表示,在貴陽就一直聽說安順的“百年滋味”,特別選擇周末前來“拔草”。據悉,成立于2019年的“百年滋味”是一家集傳統安順小吃、創新黔菜小食的特色美食餐廳,目前共推出了108種特色小吃。
作為貴州本土餐飲的代表,貴廚酸湯牛肉在“雙節”期間門庭若市。走進店內,鮮嫩的牛腩肉在酸湯的作用下散發出獨特的鮮香,讓人食欲大開。“每天中午12點就開始排隊,最高記錄是一天能放出400多個號,翻臺6次。對于排隊等候時間較長的顧客我們還會贈送一份牛肉作為補償。”貴廚的區域經理朱虎表示,8天假期的營業額較往年同期增加了30%。招牌的酸湯牛腩是顧客的必點菜之一,其次就是一些比較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吃,比如苗家蕨粑、爆漿小豆腐等。
據美團、大眾點評統計,“雙節”假期中,全國餐飲堂食消費規模較2019年增長254%。優質供給為餐飲市場“再添一把火”,各地必吃榜餐廳大排長龍成為假日新常態。隨著大量游客的到來,貴陽的外賣訂單同比增長了近30%。
在國內,傳統的美食旅游以八大菜系和特色餐飲為代表,強調地方特色和文化積淀。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群眾對健康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追求,當代美食旅游更多是資本、技術、創意推廣等商業創新的結果。很多時候,游客吃的是美食,體驗的是時尚與個性,追求的是個性化生活方式。
位于貴陽護國路的兮禾酒館,一早就為食客奉上了今年的秋季菜單。本著“靠山吃山”的原則,兮禾酒館用主打食材雷公山秋筍,開發了四款帶著山野氣息的秋筍菜。但對于走進酒館的食客來說,更加吸引他們的是這家小店里所收集的山野美酒。據悉,這是主理人何悅花費7年時間,一處一處尋訪,一家一家品嘗的成果。目前,何悅正專注挖掘中式場景的飲酒體驗和貴州米酒的新表達,希望將美酒工藝與旅游、文化相結合進行市場開發。
在貴陽餐飲圈,像何悅這樣有想法、有行動力的主理人近年來越來越多,從一杯折耳根咖啡到牛肉粉與精釀啤酒的碰撞,在新媒體的分享下已然廣泛介入本土美食地圖,不斷翻新著老城區背街小巷的美食排行榜,成為美食旅游的新亮點。
住進秋日風景里
“孟京輝導演、‘獨角戲女王’黃湘麗、民謠歌手張瑋瑋……你都可以在貴陽觀山湖阿云朵倉和安珀酒店偶遇。”10月2日,一張路人隨手拍的照片在朋友圈流傳,有人回復:“住安珀酒店的名人真不少。”事實上,9月27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十周年巡演主創見面會,就在酒店阿云朵倉的紅磚劇場舉行。
細致妥帖的酒店服務,張力十足的空間氛圍感,是貴陽觀山湖安珀酒店近年來吸引眾多高端住客的理由。法式下午茶、與各大院線同步的觀影廳、酒店街角里的音樂會、現代舞藝術月、脫口秀小劇場等一起構成的藝術生活日常,賦予了城市精品酒店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升級體驗。
走出城市的秋日風景,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使得越來越多人選擇在金秋時節一起登高望遠、分享豐收的喜悅。攜程數據顯示,經歷暑期連續8周的增長后,鄉村旅游在中秋國慶假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全國鄉村游酒店訂單同比增長近1倍,對比2019年同期也增長4倍多。值得一提的是,鄉村旅游人群中,“90后”占比達到30%,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人群。于是,各式各樣的民宿成為年輕人體驗鄉村生活的安居之所。
在銅仁市漾頭鎮龍江新村,千人規模的露營基地,和一墻之隔的鄉村民宿形成很好的產品層級互補。叁時民宿負責人秦薇說:“民宿共有12個房間,接待的基本都是省外的長住客人,美輪美奐的江景是最大賣點。節日期間雖然平臺提了價,但依然有一半的房間很早就訂出去了。”
隨著游客對品質化的追求,旅行途中的住宿、餐飲、衛生安全等日益成為影響用戶體驗和評價的關鍵因素。旅游消費正從“性價比”向“心價比”轉變,更多人愿意為更好的心情花費更多錢。
借貴州民宿經濟異軍突起之勢,給予游客更多的旅行體驗,三春里民宿負責人劉光和與作家山峰一拍即合,以“可以睡覺的書房、可以看書的民宿”為標簽,在凱里苗侗風情園推出山峰的書房·素舍。在劉光和看來,“選擇入住書房民宿的游客大多擁有一定消費能力和審美追求,能夠為自己的喜好買單。”
今年年初,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貴州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發展壯大一批民宿集群和民宿重點村鎮,每年評選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十佳民宿”,實現民宿產業規范化、市場化、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
交旅融合助力新旅游
曾經“地無三尺平”,如今天塹變通途,交通的巨變不僅為貴州旅游發展創造了有力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改變了人們與山水相逢的方式,乃至其本身都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旅游資源。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荔波,過去從貴陽自駕前往需要3個半小時車程,隨著貴南高鐵的開通,兩地出行時間縮短至1個小時左右。“雙節”假期,貴陽市民肖莎帶父母開啟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們乘坐高鐵抵達荔波,出站后換乘景區直通車游走了堯古村、茂蘭國家自然保護區一線。除了連接省會城市,貴南高鐵更打通貴州南下旅游大通道,串聯起從大山到大海的旅游線路。據統計,在8天假期里,荔波共接待游客126.47萬人次,同比增長618.57%。
山門別樣開,游客紛沓來。為了迎接客流高峰,銅仁市開通了直達梵凈山的客運班線。“在銅仁鳳凰機場、高鐵銅仁南站、銅仁站以及銅仁汽車站等重點客運場所均可乘車前往景區,我們還增加臨時車次,全力滿足游客乘車需求。”銅仁市交通運輸局道路運輸科負責人劉興偉說。
“雙節”假期,租車自駕熱度顯著上升,飛豬數據顯示,國內租車預訂量較2019年勁增4.6倍以上。其中,貴州租車預訂量同比增長近8倍,遠超租車全國大盤增速,貴陽、遵義、六盤水、銅仁、安順成為省內租車熱門城市。西江千戶苗寨新增了11個臨時停車場,以應對節日里的“自駕大軍”。此外,景區內另增派了65余輛觀光車,以保障游客暢行。
與山川相逢,與大橋邂逅。轉換游客與群山的視角,是貴州路、橋、航道的另一種精彩演繹。目前,貴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400多公里,建有各類橋梁3萬多座,串聯起千山萬水和城鄉發展新氣象。同時,46條旅游航線輻射全省27個縣,一批具有特色的“航運+旅游”線路被陸續推出。
“30年前因為工作來過貴州,那個時候都是開車轉山,抬頭仰望山上的風景,但現在山就在我水平視線的位置,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感受。”站在天空之橋服務區觀景臺上,已經退休的廣東游客劉啟章看著眼前的景象感慨萬千,直言變化太大。9月26日,展現貴州以交通之變引領山鄉巨變的紀錄片《萬橋飛架——山水間的人類奇跡》正式開播,引發關注熱潮,全網話題閱讀量超4億。
“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如今,到貴州看橋成為貴州旅游新的看點與熱點。
據悉,正在建設中的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花江峽谷大橋,主橋跨徑1420米,建成后居山區橋梁跨徑世界第一,橋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橋高同樣是世界第一。這座世界級大橋所跨越的花江大峽谷,被譽為“地球的裂縫”,這里喀斯特巖溶地貌發育強烈,懸崖峭壁,深切千里,蒼山如海,風光奇絕。大橋建成后將串聯起兩岸黃果樹、萬峰林、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等優質旅游資源,同時橋梁構造所帶來的獨特體驗,還將延伸出眾多體育旅游業態。
“貴州交通運輸部門將深入挖掘橋在全省旅游產業化中的特殊功能定位,用好世界級資源,對標世界級標準,大力發展橋旅融合新業態,努力把橋打造成貴州世界級旅游標識,做好橋旅融合這篇‘大文章’。”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貴州日報 記者 曹雯)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