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梁露露 文 記者 王曉偉 圖
4月22日,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編制的《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2)》正式發布(以下簡稱《年報(2022)》)。
《年報(2022)》報告了2019年至2020年監測范圍內我國不同地區、癌種、性別、年齡組的腫瘤患兒住院特征和新發腫瘤患兒的流行特征,首次采用更契合兒童腫瘤的國際分類標準,并首次展示了我國不同癌種、性別、年齡組的兒童腫瘤發病率的估算結果。
《年報(2022)》顯示,我國2019-2020年兒童腫瘤平均發病率為12572/106.,排名前三位的癌種分別為白血病(32.89%)、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5.18%)和淋巴瘤(9.71%)。
年報監測對象為0至19歲腫瘤出院患兒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每兩年發布一期,由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編制。截至2023年3月31日,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841家兒童腫瘤監測點,共監測到約360萬張兒童腫瘤及血液病病例報告卡,實際監測到兒童腫瘤及血液病患兒約130萬名。
《年報(2022)》共收錄了2019~2020年間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76家兒童腫瘤監測點的登記資料,監測對象為0至19周歲的腫瘤出院患兒。
相較于2020版《年報》,在內容分析方面,《年報(2022)》在原有腫瘤患兒住院特征統計維度的基礎上,新增了監測范圍內新發兒童腫瘤流行特征和發病率估算結果,更具代表性,更全面地展示了我國腫瘤患兒的住院特征和流行分布。
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腫瘤患兒本省就醫的出院人次占比75.08%,相較于2017~2018年的66.22%有了顯著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兒童腫瘤相關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的提升。
白血病位居兒童新發腫瘤首位
“《年報(2022)》基于全國范圍的監測數據,對我國腫瘤患兒的住院特征及流行現狀進行了全面、客觀、多維度和系統性地分析,可以為兒童腫瘤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數據參考依據,同時可為我國兒童腫瘤防控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促進醫療衛生系統、教育系統、媒體、社區、企業、家庭等多方重視兒童和青少年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說。
《年報(2022)》顯示,我國2019~2020年兒童腫瘤平均發病率為125.72/106。從癌種分析,排名前三位的為白血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淋巴瘤,分別占比32.89%、15.18%、9.71%;在新發腫瘤患兒各年齡組占比中,最高的是1至4歲組,占到30.59%。
從性別來看,男孩發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種依次為白血病(41.85/106)、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9.84/106)、淋巴瘤(156.43/10);女孩發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種依次為白血病(33.65/106)、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7.37/106)、惡性上皮腫瘤和黑色素瘤(17.02/106)。
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是腫瘤的幕后“推手”
河南省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劉煒告訴記者,在我國每年確診腫瘤的兒童中,最常見的是急性白血病,約占兒童惡性腫瘤的25%,另外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兒童淋巴瘤等。兒童腫瘤已成為僅次于意外傷害的第二大兒童死亡原因。為此,做好血液腫瘤防治工作意義深遠。
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都是腫瘤的幕后“推手”。家長要注意讓孩子保持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盡量避免攝入高糖、高脂食物;避免食用霉變食物,如發霉的蔬菜、腐爛的水果、久置的剩菜;避免過燙飲食等。
此外,準爸媽備孕期間應避免接觸電磁輻射、放射線、甲醛等有毒有害的環境;家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不酗酒;家長保持穩定的情緒,給予孩子輕松的家庭環境;要養成給孩子進行每年一次健康體檢的良好習慣,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白血病的了解并不多,甚至在孩子確診初期,認為該病是不治之癥。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細胞的遺傳物質(DNA)受到損傷,發生了癌變,不受控制地增生并造成組織和器官破壞。目前白血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及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治療方法。在河南省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患兒的情況,制定出屬于患兒特點的治療方案,大部分白血病患兒只需化療就能達到較高的治愈率,少數患兒需要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來治療。
防治兒童腫瘤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劉煒提醒,兒童由于年齡和生理特殊性,往往無法準確表達軀體的不適,腫瘤的一些早期癥狀不容易被發現,導致部分孩子在確診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當孩子出現如下癥狀時家長需要提高警惕:
1.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出現一些質地比較硬、固定不動的包塊,或有不明原因的發熱等。
2.上腹部、睪丸等位置出現腫塊。
3.肢體疼痛、低熱,眼眶周圍淤青等。
4.骨頭腫脹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不緩解等。
5.要重視孩子身體不舒服的表達,必要時及時就診。
“兒童腫瘤防治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規范化治療是治愈腫瘤的基本保障,建議大家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劉煒講道。
相關鏈接
洗澡自查兒童腫瘤
中國工程院院士、小兒外科資深特級專家、北京兒童醫院張金哲教授利用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為家長們總結出一套兒童腫瘤自查方法。
主要順序可按三條線:頭頸上肢,前身下肢,后身會陰。或按八字訣的順序:頭頸肩臂腹腿背陰。
家長的手指并攏,邊涂肥皂邊在孩子的皮膚表面觸摸。從頭部到會陰、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順序不亂不漏。每次必查全套,養成固定習慣,以免漏掉某處隱蔽性腫瘤,既洗得干凈,又摸得全面。正常淋巴結為可活動、無痛的、小豆形、不堅硬的皮下顆粒,長圓扁形如蠶豆,最長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