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李小紅
如果在短時間內,皮膚遭受到超過個體耐受量的紫外線,就會發生急性炎癥,出現日光性皮炎。那么,出現日光性皮炎該如何應對?
近日,小雅到青島海邊去游玩兩天,回來后雙前臂伸側出現水腫性紅斑,有米粒大小皰疹,伴有刺痛感。這兩天皮疹逐漸加重,局部出現水腫,偶有癢感,自行外用牙膏后,皮疹無好轉。后來,經醫生診治,原來小雅是患上日光性皮炎,又稱“急性日曬傷”。
個體經紫外線照射后的表現因日光強度、暴曬時間、個體膚色及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而不盡相同。淺膚色人群在高原地帶日曬、滑雪、水上作業、進行日光浴后,較易發生日曬傷,過量飲酒、使用光敏藥物或食物如菠菜,也可能誘發日曬傷,多在暴曬后2至12小時出現癥狀。具體表現為,暴曬局部皮膚出現紅斑、水腫,可有針尖至米粒大小的皰疹,嚴重時甚至出現水皰,局部有灼熱、疼痛,偶爾會出現癢感,易搔抓。3至7天后,紅斑和水腫消退,局部皮膚脫屑,留下色素沉著。
需要明確的是,日光性皮炎與接觸性皮炎不同,接觸性皮炎是發生在與刺激物接觸部位境界清楚的紅斑、水疤、大疤或糜爛;有明確的接觸史,與日曬無關,可發生在任何季節。
發生日曬傷后處理以外用藥為主,治療原則為消炎、安撫、鎮痛,可局部涂擦爐甘石洗劑、氫化可的松軟膏,情況較為嚴重的可用冰牛奶冷敷緩解疼痛不適,如果出現寒戰、發熱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復方吲哚美辛酊、布洛芬等藥物。
如何預防日曬傷呢?經常參加戶外鍛煉可提高皮膚對日光的耐受性;對日光耐受性低的人應避免暴曬,外出需要采取各種避光措施,如穿著長袖衣物、戴寬邊的帽子、用傘遮擋、戴遮陽鏡、涂擦防曬霜等。烈日下外出前,可在暴露部位外用物理性遮光劑(如5%二氧化鈦霜),也可選用含對氨基苯甲酸或二苯甲酮等成分的化學遮光劑,可根據個人皮膚色型選擇遮光劑的日光保護指數(SPF)。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