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漸的改變,而心肌梗死的發作和死亡率也逐漸上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從多個方面合理安排,才能有效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一、飲食方面:要低鹽低脂飲食。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食用動物脂肪和食物量越來越多,而動物脂肪的攝入增加了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特別是青年人生活不規律,暴飲暴食,進食大量脂肪后,血液黏稠度增高,大量攝入食物,不僅僅提高了血液中的膽固醇,也同時由于血液供應大量轉向消化道,轉而心臟供血不足,出現了心肌缺血。由于膽固醇的增高和血液在體內重新分配,增加了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食鹽會增加血容量,導致水鈉儲留,造成血壓升高,直接造成心臟的負荷加重,故在生活中要減少鹽的攝入。
二、情緒方面:情緒的高度緊張和波動會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一路升高,心臟負擔加重。特別是人們在一些容易有情緒變化的場合,下棋、看電視、看電影、久別重逢……人們會高興、憤怒、激動、傷心,這些都會讓人血壓驟升,進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這就是我們有人常說“讓我們的心都煩死了”。這也是從而說明情緒與心臟是相關聯的,一個樂觀平靜的情緒是心梗預防的重要因素。
三、生活方面:勞逸結合才是一個人健康的重要組成。劇烈的運動、工作勞累加重了心臟負擔,也使血壓上升。如果不及時休息而超負荷運動,就容易出現心肌缺氧缺血,甚至發生猝死,這也是我們常見的許多年輕人在劇烈運動后突然猝死,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既不要過度勞累,不要過度劇烈運動,避免過度熬夜,尤其人們在夜間不停地看手機,不僅僅是損傷視力,而且會造成我們內分泌紊亂,進一步造成對心臟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積極鍛煉,適當體力活動,這對于我們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是關鍵因素,從而減少心梗的發生率。
四、天氣方面:在氣候突變,突然變冷或者變熱,尤其是在冬天,心梗的發生率更高。在夏天高溫天氣,人們從高溫地方進入空調房間,氣溫突變使血管驟然痙攣,誘發心肌梗死。這種天氣變化情況下,冬天我們應該注意保暖,夏天我們應該不要迅速進入空調房間,而是在門口給身體一個緩沖,減少氣候驟變引起的血管對冷熱變化而發生的改變。另一方面,在夏天沖涼水澡容易誘發心肌缺血導致心梗的發生,故在夏天不能貪圖涼爽而沖涼水澡,而是應該洗溫水浴,它不僅能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率,而且能讓人減少勞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不過,洗澡水過熱也會使血管擴張,長時間在過熱的浴池中也會誘發心肌梗死,故洗澡水要選擇良好正確的水溫和環境。
五、飲酒與吸煙:酒精是已經知道高血壓的發病因素。雖然少量低度的酒精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但長期飲酒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和營養缺乏等其他疾病,尤其飲用烈性酒,故不贊同飲酒。而吸煙可以對人來說一無是處,煙中有許多有毒物質,它引可以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從而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心肌耗氧量,從而誘發心肌梗死。
六、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更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從而加重心臟負荷,進一步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肥胖也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病因。而糖尿病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會共同導致誘發心肌梗死,增加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七、打呼嚕:在醫學方稱為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它由于人們睡眠時出現打鼾,呼吸暫停,導致缺氧,從而誘發心肌缺血,進一步可能演變為心肌梗死。這是由于缺氧后冠狀動脈血管內皮損傷,導致脂質在血管內膜沉積,以及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發生心肌缺血。如果有這種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改善睡眠質量,減少冠心病的發病危險因素。
八、便秘:由于大便時人用力較大,就會造成血壓升高,直接造成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人在大便時猝死的情況,就是這個原因。
九、早晨起床急:在早晨6點至12點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人體對應激的反應能力增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也是一個誘發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
十、工作壓力:由于社會發展快,人們的工作壓力大,高強度的工作和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導致人生活在緊張中,沒有一刻放松休息,以身體為本錢去提高工作的效率,會導致心臟負荷過重,誘發心臟病,甚至猝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說有人因長時間工作而猝死的事。
以上十點是對心肌梗死預防的幾個注意點,只有綜合看待這些預防要點,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心肌梗死,防止猝死的發生。
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杜培俊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