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結節?
影像學表現為長徑≤3 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
肺結節分類:1.依據結節的大小,我們將CT發現的小于3cm的肺部病灶稱為結節,其中小于1cm的稱為小結節。將直徑大于3 cm的病灶定義為肺部腫物(lung mass)而非結節,根據既往研究,這種直徑大于3 cm的肺部腫物通常為惡性。
2.依據在CT下肺結節能否完全遮蓋肺實質可將肺結節分為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而后者又可細分為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
體檢發現的直徑小于20mm的肺結節,通常不會有癥狀。有些人發現肺結節后,出現咳嗽、咳痰,甚至有胸悶、氣短等癥狀,以為是小結節引起的,擔心是病情進展。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因為只有支氣管受到影響才會引起咳嗽、咳痰等癥狀,而小結節的體積小,一般不會影響到支氣管。
“肺結節”一定是肺癌嗎?
肺結節不等于肺癌。這是兩種概念,肺結節是一種影像學概念,簡單說,胸部CT上可見一個或者多個直徑≤3cm的陰影,這個陰影形狀類似圓形,密度比周圍組織高,看到這種情況,影像科醫生就會做出“肺結節”的影像學診斷,這時患者通常極少有癥狀,但是這個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尚未蓋棺定論。
肺癌則是一種病理學診斷,除了影像學上的證據,還要通過有創檢查的手段(如胸腔穿刺、肺穿刺活檢或氣管鏡下活檢等)獲得人體組織細胞標本,并通過病理學手段確定找到惡性腫瘤細胞。
因此,肺結節并不等于肺癌。但有一部分肺結節,可能是尚未確診的肺癌,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重視肺結節隨訪診療的原因。
為什么有肺部結節的人越來越多?
一方面是重視健康體檢的人越來越多了,在癥狀出現前就可提前發現。再一方面,就是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過去體檢主要是拍X光片,但X光片對于小于1厘米的結節難以發現,現在,胸部CT能發現2毫米以上的肺部結節,所以檢出率就高了。另外,與空氣污染、工作生活精神壓力大等因素也可能有關。
肺結節會消失嗎?通常情況下,肺結節一旦查出,會一直存在。但也有例外,如果這個肺結節是炎癥、過敏或特殊環境接觸等情況導致,在原發病得到治療和控制后,這種結節在隨訪過程中可能完全消失;另一種情況,部分結節會在隨訪過程中發生惡變,最直觀的就是直徑增大,這時候需要進一步處理。
肺結節可能是哪些病?
良性腫瘤:錯構瘤、腺瘤、脂肪瘤、感染性肉芽腫、結核、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足分支菌病。
良性非腫瘤疾?。洪]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膿腫、矽肺、纖維變性/疤痕、血腫、假性腫瘤、球形肺炎、肺梗塞。
惡性腫瘤:支氣管性肺癌(腺癌、大細胞癌、鱗癌、小細胞癌)、類癌、肺淋巴瘤。
轉移性腫瘤:結腸癌、乳腺癌、腎癌、頭頸部腫瘤。
如何判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呢?
1.結節的位置:肺癌更多發生于上葉,尤其好發于右肺,但肺結核留下的一些疤痕結節也多發于上肺,所以要注意鑒別。
2.結節的形態:胸部CT被公認為是鑒別肺部小結節良惡性的最佳檢查手段。假如CT上描述有深分葉、短粗毛刺、空泡征、空氣支氣管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束征以及明顯的強化征等,都認為是惡性征象,千萬不可懈怠。如果結節邊界光滑,鈣化位于病灶中央或為層狀、彌漫性和爆米花樣則多見于良性病變,結節內有脂肪多見于良性的錯構瘤等。
3.結節的大小:直徑小于5mm,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5~10mm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大于20mm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80%。
肺上長了“結節”,該怎么辦?
1.觀察和抗感染治療都是常用的治療措施!
大多數患者以及家屬在發現肺部結節后都非常的緊張,甚至焦慮,對于醫生“觀察”、“抗感染(民間常不恰當地稱為‘消炎’)”的建議非常不能理解,生怕耽誤疾病。這些醫生建議觀察和抗感染治療的患者相當一部分都是“肺炎”“結核瘤”等良性結節,冒著手術風險去切除肺葉,實在是得不償失。日常門診醫療工作中,這類“小結節”的患者占據著較大的比率。對于這部分病人,最有幫助以及最有價值的檢查,就是定期的隨診和復查。
2.隨訪
肺小結節大小以5mm為界限,如果結節≤5mm,不用太擔心,可6-12個月隨訪;
如果5mm<結節<8mm,建議3-6個月復查隨訪;
如果發現時或者在隨訪過程中,結節大于8mm或是1cm了,應該立刻找專業醫生就醫。
CT檢查發現肺部結節,增加了早期發現肺癌的機會,但并不是所有結節都是肺癌。您不必焦慮,配合醫生,按計劃診療、隨訪即可。
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 鄯麗民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