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名為“雷暴哮喘”的詞條上了微博熱搜。9月2日夜間,內蒙古呼和浩特出現了雷雨天氣,一些醫院急診病人突然猛增,其中很多都是哮喘患者。當地衛健委回應,醫院急診科患者人數增多與雨后花粉濃度過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關。另據報道,最近幾日,北京世紀壇醫院已接診了6例“雷暴哮喘”患者。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汾東院區耳鼻喉科主任王文超提醒廣大市民,“雷暴哮喘”并非傳染疾病,這是一種過敏病癥,有哮喘和鼻炎病史的人群在花粉多的雷雨季節里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可對癥使用抗過敏藥物,避免意外發生。
A診斷:
患者以過敏人群為主
雷電+花粉=雷暴哮喘?是的,看上去毫無關聯的兩樣東西,加在一起真的就是一種過敏病癥發生的根源。
王文超介紹,雖然現在對“雷暴哮喘”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但一般認為是指雷暴天氣誘發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急性發作,癥狀嚴重且病情發展快,一般表現出群體性,且在花粉高峰季易發,其原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雷雨天氣,風把花粉、霉菌等過敏原吹至高空后,被雷暴擊碎成更細小的微粒,更容易被人體吸入,出現咳嗽加重、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因此,“雷暴哮喘”的中招者通常是易過敏人群,包括患有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這些人多對草、花粉及真菌過敏。
“本地患者發生‘雷暴哮喘’的幾率大嗎?”針對這個問題,王文超表示,“雷暴哮喘”的發生,需要滿足3個條件:一有雷雨天氣過程;二有較高的花粉濃度;三患者有過敏體質或有支氣管哮喘病史。雖然近期山西沒有大規模的雷雨天氣,但省內的大同等地花粉濃度較高,發生過敏性鼻炎的幾率很大。“太原也是,前幾天的花粉濃度已經超過了800粒/千平方毫米,是很容易引起過敏的。”王文超說,在科室的門診患者中,單日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有時甚至能達到100人左右。他提到,在2022年版的《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提到,目前國內成人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大約為17.6%,這樣粗略估計下來,國內就有超過2億人患有過敏性鼻炎。而山西地屬北方,夏季一過,天氣愈發干燥,伴隨著強烈的西風,蒿類植物被吹向山西省全境,彌漫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蒿草也就成為了不少山西人主要的過敏原。因此,每年的立秋到國慶節就成了過敏性鼻炎患者最難熬的時刻。“所以,本地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最近一段時間需要對雷暴哮喘引起重視。”王文超說。
B預防:
回避過敏原更有效
山西晚報記者在中國天氣網上查詢到了省城近一周的花粉數量,這是由中國天氣網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共同發布的,花粉數值達到501-800粒/千平方毫米,發生過敏的幾率為“很高”;≥801粒/千平方毫米,發生過敏的幾率則為“極高”。記錄顯示,從9月4日到9月9日,太原的花粉數量平均幾乎都在500粒/千平方毫米以上,其中,9月8日那天更是達到了960粒/千平方毫米。
面對這樣高的數值,有沒有好的辦法來預防雷暴哮喘的發生呢?王文超表示,目前的絕大部分報道中,雷暴哮喘受累人群主要對氣傳花粉或者霉菌過敏,而在雷暴哮喘患者中,過敏性鼻炎尤其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非常高,約占60%-99%,且70%表現為中-重度過敏性鼻炎。可是,在雷暴哮喘發作前,患者哮喘的診斷率為22%-42%,一半以上患者從未診斷過哮喘,甚至沒有任何呼吸系統疾病史。大部分患者癥狀出現時處于戶外,或處于窗戶打開狀態的室內,這可能與花粉暴露增加有關。
“治療過敏包括三個要素,包括盡可能回避過敏原,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有效的抗過敏藥物治療,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俗稱脫敏治療)。”王文超說,因此,他建議,擔心患上“雷暴哮喘”的患者,尤其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盡量在花粉季節及花粉濃度高的天氣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必須外出的話盡量戴口罩、戴眼鏡或護目鏡。在雷雨天氣關好門窗,避免接觸過敏原。戶外歸來后,可以用鹽水或清水沖洗鼻腔及面部。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
除了明確過敏原、開展脫敏治療,并從病因上緩解甚至阻斷過敏反應外,在他日常的接診中,還有另一種“預防”,這就是一些有多年病史的“老”患者,會在每年的過敏季來臨之前,提前向醫生咨詢用藥等注意事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在過敏季時出現的反應。”他說。
“有人問,為什么戴了口罩還是有過敏癥狀?”王文超解釋,這是因為任何款式的口罩都無法百分百攔截空氣中所有的花粉。此外,花粉還會隨著空氣進入室內,患者在室內取下口罩仍能吸入花粉。除了通過呼吸道吸入途徑,花粉還可以通過面部、頸部、手部等皮膚接觸引起過敏反應。所以,如果大家已經做好了防范措施,仍出現過敏癥狀,就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有效、規范的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
另外,因為花粉過敏癥狀的輕重和花粉的濃度有關,具有顯著的季節性、時間性,所以王文超建議相關患者多關注一些平臺發布的每日花粉等,做到心中有數。
C 提醒:
特殊群體更需注意
據了解,雷暴哮喘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約50%發生在20-40歲,且性別差異不明顯。對于兒童、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群而言,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對此,王文超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作為“雷暴哮喘”的易感人群,對兒童而言,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癥狀,但因為過敏性鼻炎的發生有遺傳的可能性,那就表示,如果父母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那么他們的孩子發生過敏性鼻炎的概率要比其他人群高出許多。而那些在兒童時期存在食物過敏的孩子,日后發生過敏性鼻炎的概率也要比旁人稍高一些,這就需要家長們在孩子出現流清鼻涕、打噴嚏的情況時,多注意觀察、及時做出反應或帶孩子就醫。
對于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來說,由于妊娠期激素的內分泌改變,導致鼻腔黏膜的調節異常,包括免疫反應變化,都會引起鼻塞、鼻涕等過敏癥狀加重。“然而,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器官發育期,應盡可能不使用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但是當癥狀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對胎兒的發育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我們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孕媽媽緩解過敏性鼻炎的癥狀。”王文超說。
首先,他建議孕媽媽在過敏季來臨之前,一定要做好預防,提高孕期的抵抗力。比如,孕期可以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如青菜、西紅柿、橙子、紅、棗豆類、瘦肉、乳類、蛋類等,可增強血管彈性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寶寶也會更健康。同時,避免接觸過敏原。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注意室內環境衛生,定時開窗通風,勤換枕頭、被褥,避免粉塵及霉菌。已經出現過敏癥狀的,通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以沖掉花粉等過敏物質、病菌、炎性分泌物,促進鼻腔黏膜功能恢復,減輕水腫,恢復鼻腔的通氣功能。如果反復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不能緩解,需及時就醫。
王文超提醒,很多人在生活中出現了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但又排除了感冒的可能后,會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因為“過敏”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所以會口服抗過敏藥來應對,這么做會有一定的效果,但站在專業醫生的角度,他的建議是出現不適后,應該先通過鼻噴等手段緩解癥狀,而不是直接口服抗過敏藥。“很多人一提到‘激素類藥物’就覺得可能不安全或者怎樣,但實際上,目前臨床常用的鼻噴激素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噴鼻后機體吸收量少,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長期治療1年對兒童生長發育總體上無顯著影響,可以放心使用。”他說。對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這種病的發展有著不確定性和長期性,因而無論是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都需要與專業醫生長期溝通,才能正確認識疾病,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