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ICU 韓歡歡
 炎炎夏日,冰箱成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保鮮神器”。然而,這個看似安全的“食品保險箱”里,卻可能藏著一個“隱形刺客”——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能在低溫環境中存活甚至繁殖,一旦誤食被它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李斯特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陽性菌,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污水、腐爛植物和動物糞便中,極易通過受污染的原料、加工環境進入食物鏈。
 李斯特菌最顯著的特點是耐低溫。在0℃至4℃的冷藏環境中,它仍能緩慢生長繁殖,甚至在-20℃的冷凍條件下也能存活一年之久。它還具有一定的耐熱性,在60℃的溫度下需加熱30分鐘才能被殺滅。這使得冰箱成為它理想的“溫床”。它還耐干燥、耐高鹽,能在酸性、堿性環境中生存,生命力極其頑強。李斯特菌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3至70天,平均21天。雖然健康成年人感染李斯特菌后可能僅出現輕微癥狀,但對于孕婦、新生兒、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卻是致命的威脅。
 健康成年人感染李斯特菌后,通常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如發熱、肌肉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這些癥狀通常較輕,持續數天后可自行緩解;孕婦可能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痛等流感樣癥狀,但更嚴重的是可能引發流產、死胎或新生兒感染;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引發腦膜炎、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癥狀包括劇烈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模糊、抽搐、平衡失調等。
 李斯特菌感染的潛伏期較長,這使得患者很難確定感染源,也增加了誤診的風險。因此,如果近期有食用高風險食物的歷史,并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告知醫生。
 冰箱中的哪些食物容易成為李斯特菌的“藏身之處”呢?
 冷藏即食食品李斯特菌常污染即食肉類(如火腿、香腸)、即食沙拉、預切水果和蔬菜等。這些食物在冰箱中存放時間較長,且食用前無需加熱,為李斯特菌提供了繁殖機會。
 未殺菌的乳制品未經巴氏殺菌的生牛奶、軟奶酪(如布里奶酪、卡門培爾奶酪)等乳制品是李斯特菌的常見藏身地。孕婦、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食用此類食品。
 生食或未充分加熱的食物生魚片、生蠔、未煮熟的肉類和蛋類等食物可能攜帶李斯特菌。剩菜、剩飯在冰箱中存放過久,也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生肉、家禽和海鮮等生食可能與熟食或即食食品發生交叉污染,導致李斯特菌傳播。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