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胡娜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其中肺結核最為常見。結核病早期癥狀隱匿,容易被忽視或誤診為其他疾病,因此,掌握早期識別方法對結核病的及時治療、阻斷傳播至關重要。
結核病的早期癥狀
結核病的早期癥狀通常缺乏特異性,但若出現以下表現需高度警惕:
呼吸道癥狀
咳嗽:持續超過2周的干咳或少量白痰,若痰中帶血絲或反復咯血,需立即就醫。
胸痛:病灶累及胸膜時,可能表現為隱痛或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時會加重。
氣促:肺功能受損時,活動后可能出現氣短,嚴重者靜息時也感覺呼吸困難。
全身癥狀
低熱:體溫為37.3~38℃,多見于午后或傍晚,次日清晨可自行退熱。
盜汗:夜間睡眠時大量出汗,嚴重者需更換床單和被褥。
乏力與消瘦:食欲減退、體重下降(每月減輕超過5%)是結核病的典型消耗性表現。
其他:兒童可能出現生長發育遲緩;老年人癥狀通常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食欲缺乏或精神萎靡。
關鍵提示:若咳嗽、低熱等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同時出現盜汗、體重下降,需立即排查結核病。
科學檢查結核病
早期識別結核病需結合癥狀與醫學檢查,避免僅憑主觀判斷延誤治療。
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檢查:可發現肺尖部浸潤陰影、空洞形成等典型表現,是初步篩查的首選方法。
胸部CT:能更早識別微小病灶(如直徑<3毫米的結節),尤其適用于X線結果陰性但癥狀持續者。
病原學檢測
痰涂片抗酸染色:這種方法快速簡便,但靈敏度較低(30%~50%),需連續3次送檢以提高陽性率。
痰培養:這是診斷的“金標準”,陽性率可超過80%,但需2~8周出結果。
分子檢測:如GeneXpert技術可同時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及利福平耐藥性,2小時內完成,適用于急診場景。
免疫學檢測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注射結核菌素后72小時觀察硬結直徑,≥10毫米為陽性,但可能受卡介苗接種影響。
γ干擾素釋放試驗:特異性更高,不受卡介苗接種影響,但費用較高,適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
檢查流程建議
癥狀可疑者→胸部X線檢查→痰涂片或痰培養→分子檢測或γ干擾素釋放試驗→確診后啟動治療。
影像學異常但病原學陰性者,需結合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史綜合判斷。
結核病的早期識別十分關鍵。通過科學認知與主動防控,可以有效控制這一傳染病的流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