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 楊雙
腦血管疾病康復后,部分患者可能遺留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等后遺癥,需要長期家庭護理。科學的家庭照護能幫助患者改善功能、預防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
飲食調整高鹽飲食會增加血管負擔,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避免攝入咸菜、臘肉等腌制食品,烹飪時可用檸檬汁、醋或天然香料替代部分鹽分。高脂飲食易導致血脂升高,需減少動物油、油炸食品的攝入,優先選擇植物油,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魚,補充不飽和脂肪酸。
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全谷物、蔬菜、水果是膳食纖維的優質來源。若患者咀嚼困難,可將蔬菜切碎煮軟,或制作蔬菜粥、水果泥。
蛋白質是修復組織的重要營養素,每日推薦攝入量按每千克體重0.8~1克計算。優先選擇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雞蛋、豆腐、低脂牛奶。合并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質的攝入總量,并咨詢醫生調整。
若患者存在嗆咳風險,需調整食物質地。患者進食時保持半臥位,頭偏向一側,小口慢咽,避免說話或分心。
日常護理長期臥床患者需每2小時翻身一次,重點保護骨隆突處,如骶尾部、足跟。使用氣墊床或軟枕減輕壓力,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摩擦。若發現皮膚發紅或破損,需及時就醫。
每日早晚協助患者清潔口腔,飯后漱口,預防細菌滋生。鼓勵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時輕拍背部,促進痰液排出。若患者佩戴假牙,需定期清潔消毒。
留置尿管者需嚴格無菌操作,每日清潔會陰部。鼓勵患者自主排尿,可定時關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便秘患者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或遵醫囑使用乳果糖等緩瀉劑。
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能力制定個性化肢體功能訓練計劃。家屬協助患者活動關節,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鼓勵患者嘗試抬腿、握拳等動作,逐漸增加強度。肢體功能訓練應從坐位平衡開始,過渡到站立、行走動作。
對于語言障礙者,從單字發音開始,配合圖片或口型示范,逐步過渡到短句對話。
存在吞咽困難者,建議進行吞咽反射訓練,調整進食姿勢。
腦血管后遺癥患者常因功能受限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家屬需多傾聽,允許患者表達情緒,避免批評或催促;多鼓勵,肯定患者的微小進步;多參與,與患者一起進行康復訓練,或安排簡單社交活動。
定期監測與就醫每日測量患者的血壓、血糖,記錄數據并定期復診。若患者出現突發頭痛、肢體無力加重、言語不清等情況,需立即就醫。遵醫囑服藥,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