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科創產業”、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十四五”期間,這里人均GDP翻了一番,商品銷售總額突破8000億元,社會零售總額突破1300億元,人氣“流量”變成了經濟“增量”。
 如何用“科創核爆點”帶動全域經濟的增長,正在徐匯變得具象。
 最新數據表明,上海市徐匯區“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臺階,預計突破4000億元,總量居中心城區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300億元,增量超百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年均增速10.2%,屬地規上工業總產值居中心城區第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集中精力發展“科創產業”是上海市徐匯區的發展密碼。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創智學院等創新“國家隊”和清華、復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的創新中心,以及浦芯未來互聯網技術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均誕生在徐匯。“十四五”以來,該區著力加強算力、算法、語料、資本、人才等要素保障,落地國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規模超千億元。
 環境舒適吸引人
 數據顯示,徐匯區人工智能產值達千億元,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現有人工智能企業1500多家、755家大模型企業和62個備案大模型(占全市61%)。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目前已入駐企業104家,全年營收合計突破10億元。
 該區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成全國人工智能高地”,讓徐匯成為青年創新創業的首選地。
 法國人伯涵崢是上海交通大學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的一名外籍教師,他每周都要抽一兩天時間到自己位于徐匯區漕河涇開發區的辦公室里辦公,這家公司專門研究如何把AI技術應用到智慧節能管理系統中。“試著用AI算法降低用電成本。我下一步要與中國的電力企業加強聯系,做成第一單買賣。”伯涵崢告訴記者,在這里開辦公司全程都有園區的工作人員幫忙辦理各種手續,辦公場地、算力目前都是免費的。
 奇績創壇上海校友中心也坐落在漕河涇開發區,它是一個孵化器,匯集了來自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海內外院校的人才,創業者中的很多人來自微軟、谷歌、字節跳動等大廠,曾是核心技術骨干。據不完全統計,該孵化器引進海外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80人,入孵企業核心團隊碩博士占比超70%。
 “在這棟樓的每個房間里,都可能是一個跟我們處于類似階段的創業團隊。”推行科技創始人盧鷹翔表示,在技術背景和創業想法上的共鳴,讓創業者們能夠就早期發展的共性問題進行深度交流,相互汲取經驗,“我們幾個標桿性的應用場景,都是從漕河涇周邊的印象城、科技綠洲這些地方開始的”。
 由劍橋大學專家團隊創立的上海劍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獲得了奇績創壇200余萬元種子輪融資;語核科技在這里依托精準產業對接與品牌勢能提升,營業收入從2023年不足10萬元增至2025年達千萬元,實現商業化破局。
 據了解,奇績創壇上海校友中心是徐匯區“十四五”期間打造的20家高質量孵化器之一,其中市級高質量孵化器3家,占全市總量的1/4。
 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表示,下一步該區將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以高質量孵化器和科創街區為載體,加快打造“科創核爆點”。
 科創底色疊加“軟實力”打動人
 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徐匯時,不少在這里創業的年輕人會把關注焦點“偏移”。他們或許會告訴你:我喜歡這里,只是因為這里很漂亮,很適合我而已。
 清華大學的高才生曾書霖,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基礎算力企業無問芯穹的001號員工。幾年前,他跟著自己的導師跑了全國很多地方,想要找個地方創業開公司,來到位于徐匯濱江的“模速空間”,他就被吸引了。
 那時,模速空間遠沒有現在有名。“現在你會發現,模速空間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我們可以輕松在這里找到合作伙伴。但最開始,我就是被濱江吸引的。”曾書霖雖然是個工科男,但也很感性,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徐匯濱江的喜愛,“午休時,沿著模速空間的空中走廊,散步到濱江吹吹江風,多愜意的一件事”。
 沒有到過徐匯濱江的人,可能想象不到2025年夏天的徐匯濱江是怎樣一番熱鬧的場景。這里寵物友好,36攝氏度的夏日,也不會影響愛寵人士夜里出來“交友”的決心。
 每個周末甚至是大部分工作日的晚上,邊牧、金毛、二哈、阿拉斯加、馬爾濟斯、西高地等狗狗都會被盛裝打扮。最愜意的要屬超小型寵物犬泰迪之類,它們可以坐在小推車里、吹著小風扇,跟主人一起在徐匯濱江的各種餐廳用餐。還有年輕人帶著自己的貓咪、雪貂出來遛彎,他們會給寵物穿上尿不濕,商店地磚上、路邊水泥地上,都不會留下寵物糞便,主打一個干干凈凈、有邊界感。
 通過城市更新增強“軟實力”,是徐匯區做好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大文章的關鍵一招。“十四五”期間,徐匯區加快推動城區空間轉型、功能拓展、產業升級,布局了大徐家匯、徐匯濱江、漕河涇開發區拓展片區等“五大功能區”,新一輪城市更新規劃研究面積達全區總面積44%,108個更新項目全面推進,重大工程累計開竣工超2100萬平方米。
 讓年輕人“愛不釋手”的徐匯濱江,其規劃是“世界級濱水區”,內含西岸傳媒港、數字谷、金融城、創業夢工廠等各種辦公場所,同時配套了西岸夢中心、西岸大劇院、西岸國際會展中心等“滬上新地標”,串珠成鏈,讓年輕人可以在這里從早上9點一直待到晚上9點。
 “十四五”期間,該區商品銷售總額突破8000億元,社會零售總額突破1300億元,讓人氣“流量”變經濟“增量”。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上海國際光影節和時尚品牌首發首秀活動相繼在徐匯舉辦,浦江游輪、低空觀光、無人機秀“水陸空”文旅新場景壯大多元消費、帶動經濟增長。
 “生活盒子”便民服務留住人
 在上海工作的年輕人都知道,上海的房租貴。在徐匯區工作,有沒有可能在徐匯租到劃算的公寓?商品房小區租金高,老舊小區有沒有可能改造得“年輕些”、租金便宜些?
 據介紹,“十四五”末,徐匯區全區民生投入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一番。這份誠意與擔當,具體而微地落在了千家萬戶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楓林街道的宛南六村建成于20世紀70年代末,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墻體開裂、外墻高墜、路面積水、違法搭建、飛線充電……機動車“停車難”、非機動車集中充電設施不足、垃圾廂房面積小、綠化整體品質不高等設施設備老舊問題也日益凸顯。該小區60歲以上人口比重達40%,因為地處上海市中心,不少房子也租給了在徐匯工作的年輕人。
 得益于徐匯區“三舊”變“三新”工程(即老舊住房穿新衣,老舊小區換新顏,老舊小區居民過上新生活——記者注),楓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近年來統籌實施了電梯加裝、“美麗樓道”、房屋修繕、綠化提升、管線入地、設備改造等項目。
 宛南六村居委會書記孫嶸捷介紹,目前小區43個單元樓道實現“全覆蓋”加裝電梯,小區樓梯、地坪、管線、晾衣架、雨棚、空調機罩等設施設備也實施了更新改造,統一樣式。“小區品質提升不少,走進來看完全不像四十幾年的‘老破小’。”租住在宛南六村的居民說。
 記者了解到,徐匯區現有的985個住宅小區中,像宛南六村這樣的老舊小區占了四分之三。“下定決心推進‘三舊’變‘三新’民心工程。”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介紹,徐匯區現已完成舊改征收54.4萬平方米,東安一二村、長橋新村、張家弄等27個地塊、9877戶居民搬進新家園。此外,該區還實施原拆原建項目16個,涉及11.39萬平方米,3100余戶居民過上新生活。舊住房綜合修繕1150萬平方米,總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蓋近400個老舊小區,18萬戶居民得益;加裝電梯1330臺,連續3年位列全市第一。
 老小區不僅硬件條件改善了,生活方式也在“年輕化”。2022年起,徐匯區提出一站式社區服務綜合體“生活盒子”這一民生新概念,對轄區內現有“鄰里匯”進行升級,統一配置了社區食堂、社區衛生站、社區文體活動和社區助浴點等“新四件套”,并配置了豐富的便民服務,滿足全年齡段人群的需求。
 漕河涇街道華富鄰里匯負責人喻舟平對一位常來鄰里匯的“新上海人”印象深刻。這位女士最開始是來報名學習上海話的,時間長了,她開始參加預防“三高”講座、瑜伽、古典舞、太極拳等健身活動,現在又學起了蔥油餅、蘿卜絲餅等滬派點心制作。喻舟平覺得,這樣的“融入”很自然。
 目前,這樣的“生活盒子”在徐匯區有40個。展望“十五五”,徐匯區的目標是打造“創新徐匯、品質城區”,成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引領示范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俞佳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