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區播明鎮試行“分片聯村”工作法,片區之間交叉檢查,織密權力監督網絡,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凈化基層政治生態
“老六,舞臺蓋起來啦,工隊接住把院子也硬化一下,咋就不能?”忻州市忻府區播明鎮后播明村村委會主任馮效義有些不理解。
老六大名馮金玉,說出了喊停的理由:蓋舞臺是經過“四議兩公開”確定的,工程也經過招標,這沒問題,但當初招標的工程內容只有舞臺這項,所以盡管院子確實需要硬化,但不按規矩來,是不行的。他的身份是村紀檢委員。
2014年底村“兩委”換屆,播明鎮13個村黨支部全部增設村紀檢委員,并同時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這樣一來,全鎮既把監督的擔子放了下去,又讓基層干部把擔子挑了起來,初步形成紀檢監督的責任體系。在監督工作實踐中,鎮里考慮到每村人口多同出一脈的實情,播明鎮黨委于2015年11月,決定試行“分片聯村”工作法,全鎮13個村,化分成4片,片區之間交叉檢查,織密權力監督網絡,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凈化基層政治生態。方式變,風氣新。
設村紀檢委員
——監督關口前移,在群眾中收集民意、反饋民情、處理民憂,監督村干部的權力運用,維護村級穩定
去年春天,播明鎮前播明村一百多號人涌進了鎮政府大院,找鎮里反映問題。村民們說:“近幾年市里搞建設,占了我們村不少地,上千萬的征地補償款落到村里咋個處理法?!毖酝庵?,就是對干部們不放心,擔心集體賬上的錢款偷偷縮了水。
馮國紅是二十里鋪村人公認的能人,在外經營著自己的鐵礦企業。他每年贊助村里文藝演出,眾人夸贊。2014年底,他回村當選村委會主任后,也感受到了來自村民們的壓力。他說:“不信任感往往是一些村民在維護自己利益時的先行表現,擔心村干部從自己身上揩油,把自己碗里的飯撥走?!?/p>
自從2012年開始,忻州市展開大規模城市建設。在這場城市“擴胸運動”中,播明鎮前后累計獲得征地補償款近10億元,村民們的擔心是自然的。
針對上述問題,忻府區明確各村黨支部中一名支委任專職紀檢委員,并且盡量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村紀檢委員在鄉鎮紀委和村黨支部的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區紀委書記高瑞軍說:“這是監督在農村延伸的嘗試,關口前移到了群眾中間,天線對接地線,有助于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p>
馮金玉擔任村紀檢委員后,開始還以為和過去一樣,聽上面的安排,鎮里布置下啥工作干啥就行了。“沒想到,鎮里隔三差五地培訓,越學越感到這村紀檢委員可不是做做樣子,是真刀真槍監督村干部當好全村人的家。”
這些村紀檢委員一專多能,除了監督以外,還有宣傳、調處、預警、報告等職責。
3月14日上午,馮金玉來到鎮里向包村鎮領導反映,有人在剛修好的大路上蓋彩鋼瓦房。鎮里立即安排鎮國土所到現場調查處理。當過1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他說:“不趁早管住這領頭的,等私搭亂建成風,再想管就遲了。”
與后播明村一街之隔的前播明村紀檢委員是趙亮海。該村黨支部書記出現空缺,鎮黨委就指派村一名支委主持工作。有的黨員開始吵吵起來,說不是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的,不合法。這時,趙亮海站出來,搬黨章學條例,消除了村民的分歧。 盧家窯村紀檢委員李東紅當過村委會主任,熟悉基層工作,村干部容易犯病的地方,他都十分留意。他把群眾的反映向鎮里報告,調查核實后,違紀的村黨支部書記受到了免職處分,另外3名村干部也被處理。他說:“上級讓咱盯著,咱就得睜大眼看,看到了不說,就是睜眼瞎?!?/p>
村紀檢委員就像啄木鳥,發現蟲子就啄出來,保證了大樹的健康,維護了農村的安寧?!稗k事辦事,盡落下些不是”,曾得到了不少鄉村干部的共鳴,而在播明鎮,這里的鄉村干部屢屢提到“依法依規,按照程序來,就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