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22日是第47個世界地球日。從4月17日到4月23日,按照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安排,在五臺山國家地質公園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為主題,展開了為期七天的地質科普知識宣傳活動,引導公眾進一步愛護家園,自覺從我做起。
據了解,活動期間,五臺山地質公園管理處借助五臺山佛教旅游圣地巨大的客流優勢,在游客中心、五爺廟等游客集中場所通過橫幅、展板展示地球日科普知識,現場為廣大游客發放地球日科普資料,并針對游客提出的問題作詳細講解;他們深入到五臺山常青學校與青少年進行互動活動,進入教室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借景區導游年度培訓活動契機,開設了專題科普報告會。
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節約資源”的主題引起導游廣泛的興趣,也在廣大游客和學生中間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積極宣傳科學環保理念,從身邊事做起,踐行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的理念,積極參與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減少碳排放、促進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去。
五臺山國家地質公園于2005年9月經國土資源部批準成立,是一處集佛教圣地、避暑勝地和地質景觀于一身的旅游勝地。其地質的古老性、復雜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為古今中外地質學者所推崇,特別是前寒武紀更突出,是中國地質表中早前寒紀代表地層單位“五臺群”、“滹沱群”、“石咀亞群”、“豆村亞群”、“東冶亞群”等的命名地,也是前寒武紀重大地質事件“五臺運動”、“鐵堡運動”等的命名地,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第四紀冰川冰緣地貌。更因其地層齊全,巖性豐富典型,露頭連續,界限清楚,其地質年齡在25億年以上,還是研究地球早期板塊構造理念的重要窗口,在地質界被稱為“活標本”,被譽為“地球早期歷史的博物館”。(高峰毅 焦瑾琦)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