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市供銷系統充分發揮農資經營網絡服務優勢,圍繞服務農業生產,早調研、早調運、早供應,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滿足市場需求。截至4 月底,全市供銷系統農資購進完成25000 萬元,農資銷售完成19377 萬元,化肥銷售完成133404 噸,農膜銷售完成1852 噸,農藥銷售完成370 噸。
——提早儲備貨源,保障農資供應需求。市供銷社和多元化農資經營主體根據實際展開春耕調研工作,摸清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及時了解農資需求量及品種。所經營農資商品向高效能、低毒害、環境友好型方向靠攏,早計劃、早安排,積極組織貨源,加強市場分析和市場監測,合理調整儲備量和配送力度,保障農業生產所需的農資商品達到供求總體平衡。
——強化市場管理,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市供銷社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農資打假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確保農業增產增收,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所屬農資企業進一步規范經營,嚴格把握進貨渠道和商品質量,穩定農資商品價格,凈化農資市場環境,做到統一進貨、統一配送,明碼標價,平抑物價,自覺接受農民監督。同時,市供銷社與市農委、公安局、工商局、質監局等9 部門聯合發文,采取強力措施開展聲勢浩大的農資打假行動,重拳打擊坑農害農現象,確保供銷系統農資經營網絡銷售的農資商品貨真、質優、價實,使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創新經營模式,多種形式服務農民。市供銷社引導農資企業創新經營模式,推進農資銷售與技術服務、生產作業有機結合,聯合農業、農機部門和科研院校,形成合力為農民提供智能配肥、統防統治、農民培訓、農機服務等項目的“保姆式”“菜單式”土地托管服務。繁峙、定襄、靜樂等縣供銷社積極引導農資企業利用“互聯網+”模式,與省供銷社“農芯樂”電子平臺、淘寶、京東、樂村淘等電商平臺和線下物流企業合作,將農資銷售終端融入電商網絡,擴大銷路,線上線下為農民提供服務,不斷夯實現代農資經營網絡,將服務與經營有機統一起來。
——調整施肥結構,發展綠色特色農業。針對化肥過量施用以及農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壤退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合理調整施肥結構,充分發揮有機肥施用對全市改良土壤結構、發展“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的重要作用。今年1-4 月份共銷售有機肥1922 噸。
——加大科技含量,創新為農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引進先進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利用山西大學創立的“種肥同穴、精準施肥、精量播種、綠色環?!钡霓r業集成技術和研制的先進農業機械設備,依托農資企業、農資站點、基層供銷社成立服務站,采用“公司+服務中心+農戶”的經營服務模式,為農民提供系列化農業科學技術服務,為示范推廣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宮殿煜)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