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骚妇被后入式爆草抓爆-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忻州新聞>>正文
大山女兒的情懷
2016年06月06日 11時17分   忻州在線

——記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的先進事跡

劉桂珍與鄉領導一塊組織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

當村支書和村委主任20年,當醫生38年,當教師28年,與辛勞結緣,和清貧為伴,一切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將自己的全部青春年華和滿腔熱情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家鄉這片熱土,忠誠踐行“兩學一做”,扎根大山,服務百姓,她就是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赤腳醫生”、王家會小學代課教師劉桂珍。她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在大山深處樹立起一座合格共產黨員的愛民為民豐碑。

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1996年,33歲的劉桂珍一肩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的重擔。段家灣是一個位于峪口鄉大山深處的小村莊,歷史上貧窮落后,人口最多時僅有97名。如何扭轉村莊貧窮落后的面貌,就成為她上任伊始首先考慮的頭等大事。她從縣里了解到培育風景樹苗是一個致富產業,就挨門逐戶動員群眾種植“搖錢樹”。經她的組織發動,群眾轉變了傳統種植的觀念,開始培育丁香、油松、云杉、側柏等風景樹苗。到2011、2012年樹苗行情高漲之時,該村群眾的樹苗正好出圃,一畝樹苗最好時可賣到20多萬元,一下子家家有錢了,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劉桂珍為老百姓診斷看病

治病救人的好醫生

劉桂珍的愛民為民思想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1977年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的劉桂珍,因村里急需培養一位“赤腳醫生”,而她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看著群眾期盼的眼神,她選擇了留在村里。從最基本的醫學知識學起,兩次進修學習,掌握了給人看病的本領。在以后數十年的行醫過程中,她潛心鉆研醫理、臨床醫案,使醫技有了很大提高。她還自學了針灸,給群眾以最好、最及時的診斷治療。多少年來,劉桂珍一有空閑就走家串戶,給群眾檢查身體,發放藥品,群眾把她當成貼心人。患者史換娥腦血栓發作后,劉桂珍先為她輸液,后結合針灸治療一個月,有效控制了她的病情。

劉桂珍輔導學生學習

教書育人的好老師

因為地處山區掙錢少,1988年村里小學少了個老師。村里有文化的人誰也不愿當代課老師,村干部又一次找到她,讓她挑起這個擔子,她果斷地答應了下來。這一承諾又讓她投身到山區教學中,一干就是28年。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劉桂珍白天鉆在學校里教書,業余時間除了看病,就是鉆研教學,她所帶的班級成績一直在全鄉領先。從2006年開始,一些非服務片的學生從各處專門到她任教的學校上學。為了讓這些孩子少跑路,劉桂珍將他們帶回自己家中吃飯,這樣學生一天可以少跑10多里路。楊晨曦、楊晨宇姐妹倆因父母不和,經常吃不上熱飯,劉桂珍就把她們叫到自己家中吃飯休息,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可她自己一直還是代課教師,到如今每月只掙600元代課費。劉桂珍把收入多少置之度外,卻把培養教育好下一代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

扎根山區的好黨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不談自己功績的劉桂珍,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愛民為民事跡卻被群眾口頭傳頌開來。2003年,縣政府組織段家灣村群眾搬遷移民到平川鄉鎮,該村有37人搬走了,剩下的在村人口只有20多人了。劉桂珍舍不得丟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選擇一家繼續留在山里。她說:“段家灣只要還有一個群眾,我就要留下來。即使群眾都搬走了,我還要干我的事業。”近年來,劉桂珍被調到離村5里以外的王家會小學任教。她每天風里來,雨里去,早上八點前到校,晚上六點放學后還要為王家會村的群眾看病。她還兼管著陸高、宋王寺、埠哥平、偏橋、武強、講堂六個村的資助物品發放、證件管理工作。

事務更忙了,擔子更重了,但是劉桂珍的腳步更平穩了,她越走越有勁,越走越矯健。她被評選為代縣第二屆“德耀雁門”敬業奉獻模范。(石俊文 劉睿)

(責任編輯:李冬梅)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