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現場會的副市長武憲堂、省公安廳交管局局長賈繼武、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長袁小波等領導,在偏關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觀摩(張軍 攝)
本報訊(記者 王國棟)6月14日,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會在偏關召開,偏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先進經驗在全市推廣。
偏關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立足縣情,分析研究,積極探索,形成依靠群眾管交通的新辦法,以廣西現場會和重慶經驗為指導,以“依靠群眾管交通,管好交通為群眾”為宗旨,結合本縣實際,深入探索,努力破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難題,使農村機動車及駕駛人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出臺了“行政監督、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義務協管、綜合治理”的新模式。農村義務交通協管員的組建、管理和使用,新的管理辦法的制訂、完善和實施,有效彌補了公安交管工作的短板,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全面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偏關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未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臨新形勢,出現了新問題,存在諸多不適應和重大隱患,為此,偏關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將農村交通管理列入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交通管理。針對農村交通點多面廣,戰線長、任務重的特點,有限的警力在農村交通管理工作中顯得捉襟見肘,偏關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一班人進行了認真地分析研究,反復討論,想辦法破解這個難題,依靠當地政府,依托群眾,在農村設置交通安全宣傳站、點,聘用農村交通協管員、勸導員進行日常交通管理,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地區的交通安全管理。同時,充分發動群眾,號召全民參與,讓廣大群眾參與到交通管理中,通過舉辦交通安全課堂,讓村民們口耳相傳,把農村地區的交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有效地整合了社會資源,調動了社會基層力量,推動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條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
聘用的交通安全宣傳員和義務交通協管員身在農村,便于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對村民進行交通安全宣傳。他們利用召開村民會議、農業科技培訓等進行宣傳。在農閑季節組織農用機動車駕駛人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村里的大喇叭每星期至少廣播一次交通安全知識,并及時發布、不斷宣傳交通安全方面的內容,同時,將全縣交通義務協管員微信群的內容隨時轉入本村的微信群。義務交通協管員在農村交通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協管員在現場可以及時疏導交通,對發生交通事故涉及本行政村的人或事能夠積極勸說、正面引導,便于解決事情。在民警現場處理交通事故特別是一些傷亡事故時,有時受害方及所屬村民因一時沖動,與肇事方可能發生圍攻爭吵、動手動腳行為,義務協管員在場,便于說服、勸阻,能夠緩和現場氣氛,進一步促進了矛盾糾紛的化解。為緩解公安交警部門的壓力,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破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的問題是當前交通管理工作的重點,健全農村交通管理工作機構、明確部門職責、充實管理力量、強化經費保障等,建立和完善鄉鎮交管站、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配備鄉鎮交通安全員和農村交通安全協管員,通過“兩站、兩員”,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責任延伸到最基層,充實了隊伍,強化了管理。
現場會上,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長袁小波要求,全市公安交警部門要在偏關縣現有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工作思路,整合有效力量,建立完善鄉村兩級工作機構,建立社會化管理網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與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各級公安交警部門要充分發揮好道路交通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作用,加強協調指導和溝通聯系,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全市公安交警要按照可操作的具體辦法,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試點先行、逐步推廣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努力開創農村交通安全管理新局面。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