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6月30日上午,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未成年人審判、檢察工作基本情況,并發布了4起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的典型案例。
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三庭(少年法庭)副庭長張宇通報了索某故意殺人案,閆某、楊某、侯某故意傷害案,宣某強迫賣淫案,張某強迫賣淫案等4起被告人、被害人分別為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并通過以案說法,深入剖析了犯罪、受害原因,闡述預防、救助措施,從完善家庭功能、加強家庭交流、強化監護責任、避免過早輟學、注重源頭預防、社會齊抓共管等方面發出呼吁。
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三庭(少年法庭)庭長郝劍峰通報了未成年人審判源頭預防、審理中關愛和庭外幫教的主要工作情況。從以案說法,讓法律意識常駐心底;搭建平臺,讓法制走進校園;建立聯動機制,讓社會參與共建;嚴守法定程序,關愛依法進行;堅持教育為主,關愛落到實處;推行圓桌審判,關愛沒有距離;加大調解力度,關愛找準落點;注重挽救感化,關愛無處不在;加強審判延伸,關愛永無終點;實施犯罪記錄封存,關愛無縫對接等十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少審工作的特點、重點、措施和經驗。
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處處長楊見青介紹了“1225”未檢工作模式。即設立一個機構:全市15個辦案單位全部實現未檢專組(專人)辦理未檢案件,實行捕、訴、監、防“四位一體”辦案模式。構建兩個體系:一是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二是促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社會化體系。拓展兩個渠道:一是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二是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創新五項措施:一是引入心理專業輔導矯治,二是全面開展社會調查,三是認真落實附條件不起訴和訓誡幫教制度,四是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五是關押期間持續進行感化教育。
市中院新聞宣傳處負責人郝偉介紹了市法院、市檢察院、市教育局近日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施方案》,對《方案》明確和規范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及普法宣教工作機制、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進行了解讀。
會后,媒體記者們參觀了市中院少年法庭,現場感受“圓桌”審判,更深入地了解了少年審判工作。法院和各媒體還就校園暴力預防應對、舉辦模擬法庭、開展公眾開放日、擴大普法宣傳教育效果、聯合舉辦專題活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自2010年成立以來,共受理一審案件31件,二審案件110件。其中故意殺人案件19件,故意傷害案件22件,盜竊案件9件,搶劫案件34件,強奸案件20件,強迫賣淫案件7件,其他案件30件。忻州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處成立于2013年底,全市檢察機關兩年多來累計受理未成年人審查逮捕案件118件、216人,不批準逮捕46人,審查起訴案件163件、324人,起訴133件、242人,附條件不起訴19人。省十二屆人大代表、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丁國華提出的《關于修改<山西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議案》被省十二屆人大列為2014年1號議案,已進入司法實踐和立法調研階段;《關于建立未成年人輕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建議》受到省中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等11個部門的高度重視,省法院出臺實施細則,已在我省司法實務界全面實施。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源頭預防工作,忻州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幅減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張志遠)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