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提出,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是我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必將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時代以來,市委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論斷,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不斷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發展面臨的短板和問題,這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必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加強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系統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和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通過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努力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為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是國家強盛之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創新資源和力量整合,釋放強勁活力動力。圍繞全市重點產業集群建設,集中攻克和解決一批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拓展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技術領域,構建布局合理、梯隊銜接的創新體系;完善市級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一批產學研高效協同、上下游緊密結合的創新聯合體;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構建新技術成果轉化體系,持續推進市級中試基地和“晉創谷·忻州”建設……在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有效對接,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必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圍繞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著力構建更有競爭力的育才、引才、用才工作機制,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健全科技創新人才發現使用機制,實施重點產業鏈、專業鎮人才賦能工程,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育工匠人才;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支持各類用人主體柔性引進人才;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集聚儲備優秀青年人才;完善人才評價制度,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持續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專家人才與企業發展進行有效鏈接、深度融合,做好“科技副總”選聘工作……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厚植人才成長土壤,加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社會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改革驅動創新,創新引領發展。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必將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忻州實踐注入不竭動能。
(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