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干事不計成本,有沒有盲目鋪攤子提標準?針對財政工作中一般性、程序性、淺表性的初級績效思維和存在問題,今年以來,忻州市深入落實習慣過緊日子要求,以深化改革為方向,開展“績效提升年”專項行動。
據忻州市財政局局長趙霆介紹,該市聚焦成本績效管理改革和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體系建設兩個方面,試點破題,重點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
結合實際,忻州市選擇五臺山機場航線和運營補貼資金、行政辦公區物業管理費、城市道路綠化養護項目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試點,首先對五臺山機場進行了全面的績效分析和成本分析。市財政局提出航線優化、減少3030萬元補貼資金的建議,并經市政府會議審議重新修訂并印發《忻州市五臺山機場專項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實現了財政資金降本增效的目標。在此試點成功經驗上,又開展了其余兩個項目成本績效分析,按照梳理歷史數據、勘察現場、細化類別、核查數據、流程優化、定額測算等步驟,最終經測算一級預算單位物業費降本65.7萬元,道路綠化養護項目降本202.98萬元,為制定成本定額標準和財政支出標準提供依據。
為進一步提升部門預算管理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忻州市在全省率先采取市縣聯動的方式,選擇城市管理和交通運輸兩個領域開展分行業分領域指標標準體系建設,績效目標設置質量顯著提高,并已應用于2025年預算編制。指標標準體系的建立完善,解決了以往績效目標設定時面臨的科學性不足、量化指標缺失及設置不合理等問題,筑牢了績效管理的基礎,為后續績效監控、自評、財政重點評價、績效信息公開的高質量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聚焦提升履職效能,忻州市財政局在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4個關鍵環節上深耕細作。在事前績效評估方面,對時間節點的前置性、評估主體與實施主體的獨立性、金額標準的統一性作出明確要求;在績效運行監控方面,實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相結合、定期監控與重點監控相結合的“雙監控”模式;在財政重點項目績效評價上,圍繞項目預算編制的難點痛點深挖問題,分析問題背后的政策設計缺點,建立由財政局、績效專家、第三方機構組成的“聯評聯審”機制,并評選優秀機構和優秀報告;在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方面,實現了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實質性掛鉤,在2025年預算編制中,對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和部門績效自評為“中”“差”的政策和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壓減5%——20%或取消預算安排。(山西日報記者王利強)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