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白村:“菌中之王”羊肚菌喜獲豐收
眼下,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內的羊肚菌喜獲豐收。記者來到陽白鄉陽白村種植戶智川章的大棚內,只見工人們正忙著采收、分揀,一片繁忙景象。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為羊肚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走進種植大棚,仿佛置身于一片“菌菇森林”。一朵朵新鮮肥嫩的羊肚菌,其菌帽如褐色“小傘”,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菌床上,散發出陣陣清香。采收工人蹲在菌床邊,一手握刀,一手扶著菌帽,輕輕一割,便將羊肚菌摘下,動作十分熟練。
“羊肚菌非常嬌嫩,采摘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對其造成損傷。”智川章介紹,由于羊肚菌的成熟時間短,他和工人們每天都要在大棚里忙碌。雖然辛苦,但收入可觀,對當地村民來說是一筆不錯的“外快”。“就在家門口,過來也方便。多的時候一天能摘幾百斤,掙個幾百塊錢。”村民老智邊摘邊說。
羊肚菌被譽為“素中之葷”“菌中之王”,是一種食藥兼用菌。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因此得名。羊肚菌外形獨特,營養豐富,口感鮮香醇厚、脆嫩爽滑。每年頭茬上市的羊肚菌,堪稱大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為保證品質和口感,我們會對采摘的羊肚菌進行分類、清洗、晾曬等加工,然后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售。”智川章表示,除了鮮銷外,他們還配備了烘干設備,將部分羊肚菌加工成干品,以延長儲存期,方便運輸和銷售。“剛上市時,鮮菇1斤能賣到20元;干菇價格更高,1斤約賣800元至900元,具體價格要看品質。”智川章介紹,目前每天能采收鮮菇1800斤至2000斤,市場行情也不錯。
連片的大棚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陽白村,一桶桶剛摘下的新鮮羊肚菌經過工人處理,被整齊擺放到托盤上,再送入烘房進行加工。風干后的羊肚菌香味濃郁,保存時間更長。“我們延長產業鏈,設計了幾種不同規格的禮盒包裝。這樣既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打造我們自己的品牌,實現長遠發展。”目前,智川章正計劃與當地直播達人合作,或者自己進行直播帶貨,將羊肚菌銷往更遠的地方。
● 上金山村:紅燈籠“照亮”村民幸福生活
近日,在五臺縣陽白鄉上金山村,田間地頭農忙正酣。與此同時,村里還交織著另一番熱鬧景象——村民們正忙著制作彩燈,為大型燈展做準備。在這里,紅燈籠不僅是一種傳統工藝品,更是帶動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上金山村的紅燈籠制作始于2012年。當時,村民張玉蓮夫婦偶然接觸到紅燈籠市場,依靠敏銳的商業頭腦,回村后開始嘗試制作并銷售紅燈籠。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誠信經營理念,這對夫妻很快在市場中嶄露頭角。村民們看到張玉蓮夫婦的成功,紛紛效仿,加入紅燈籠制作的行列。“自從村里有了紅燈籠產業,我們不用出村就能打工賺錢,既能照顧家里,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村民樊榮花笑著說。
如今,紅燈籠加工產業已經成為上金山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五臺山紅燈籠廠在張玉蓮夫婦的帶領下,發展成集燈會展出、廣場文化展示、會展策劃制作、綠雕制作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該廠還代表忻州市參加了國內十多個地區舉辦的新春燈會,贏得了廣泛贊譽。
“今年,忻州古城和原平天涯山景區的燈籠訂單很多,我們廠的工人都很忙。”村民劉明明已經在紅燈籠廠工作了10年,他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能掙200元,加上外出安裝賺的錢,收入相當可觀。“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學一門手藝,我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劉明明說。
上金山村黨支部書記劉春元介紹,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村里充分調動能人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紅燈籠加工產業,興辦了4家紅燈籠加工合作社,為村里1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村里還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和規模化養殖,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紅燈籠不僅照亮了古城的夜晚,也‘照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劉春元表示,村里將繼續發揮紅燈籠產業優勢,打造晉北地區最亮麗的紅燈籠產業名片,讓紅燈籠走出忻州、走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在上金山村,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將小小的紅燈籠變成了致富的“大產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正大步向前邁進。
● 東峽村:12萬羽蛋雞“智慧”養殖助力鄉村振興
“今天下午3點,批發商要來拉300件雞蛋,咱們得加快速度了!”在蔣坊鄉東峽村的鴻盛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現代化養殖場內,負責人史一軍的聲音響亮而急切。此時,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分裝雞蛋,動作熟練而迅速。
走進這座現代化養殖場,一排排整齊的雞舍干凈整潔。該養殖場于2021年投產,目前存欄蛋雞12萬羽,采用先進的現代化養殖技術,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養殖。
“通過恒溫控制系統,雞舍內始終保持適宜蛋雞生長的溫度,真正做到了冬暖夏涼。自動上料機、定時撿蛋機、自動清糞機等自動化設備一應俱全,不僅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還顯著節約了人工成本。”史一軍介紹。
公司的發展還進一步解決了附近村民的就業問題。公司自成立以來,共帶動東峽村2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
村民朱文軍是養殖場的一名員工,他對這份工作贊不絕口。“每天8點,我都會準時來養殖場開始一天的工作。我們3個工人一天能分裝100多箱雞蛋,每箱360個。此外,我們還負責打掃衛生。工作不算累,一個月能賺4500元。”朱文軍笑著說。
在養殖場的一角,雞糞得到了集中處理,蔬菜種植大戶會定期前來拉運,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相較于傳統養殖,現代化養殖的優勢顯而易見,這里的養殖環境更加穩定,能夠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同時,環境控制系統會對雞舍內的空氣、溫度和濕度進行精準調控,為蛋雞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利潤方面,現代化養殖場同樣表現出色。2024年,該養殖場的12萬羽蛋雞共生產出鮮雞蛋2300噸,創造產值1564萬元。
史一軍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們將持續提升養殖技術水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目前,投資3700萬元的二期工程正處于建設階段,包括3棟4500平方米的雞舍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后,可存欄蛋雞30萬羽,日產雞蛋將達到3萬多斤。我們還將同步建設配套有機肥車間和每小時可處理10噸飼料的加工車間。”
“公司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更注重品牌建設,以‘富硒雙黃蛋’‘DHA雞蛋’‘葉黃素雞蛋’為特色,致力于生產出更高品質的雞蛋,真正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的創新養殖。”史一軍說。
在這個現代化養殖場里,不僅能看到一群群健康的蛋雞和一筐筐新鮮的雞蛋,更能感受到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希望。
策劃:宮愛文 張劍雄
文字:張志遠
攝影:張存良
設計:范琛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