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池縣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提高臨陣應急能力,強化防災知識宣傳,全力打好森林草原防滅火持久戰,堅決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落實“高效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準確把握全縣森林防火工作的特點,對不同階段的工作超前謀劃,及時作出部署。投資600余萬元實施森林防火實時監控系統建設項目,建成5處防火前端監測設備和3處5個卡口設備,實現南山片區300平方公里林區實時監控,火情預警準確率達90%以上。分別在縣政府、縣林業局、龍泉鎮、義井鎮、防滅火專業隊駐地安裝了5處林火監測預警平臺,依托智能預警平臺,建立“林火監測—指揮調度—應急處置”全鏈條響應機制。
重點任務“具體化”。結合林長制的實施,認真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層層壓實領導責任,將全縣護林防火責任落實到縣、鄉(鎮)、村三級林長及專兼職護林員身上,由縣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防火任務分解到鄉鎮、村社、地塊,明確各級包保責任及529名護林員地塊責任,確保防火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
規劃引領“標準化”。立足實戰要求,將全縣、各鄉鎮、各村區域內的森林資源、林區耕地、防火道路、應急水源、重點區域、瞭望哨、林業管護站、墳頭等進行定位標注、繪制成圖,做到對全縣防火情況底數清楚、信息全面、數據準確,為實施精準防火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以圖定案,實行看板管理、依案運行,實現應急救援無縫銜接。
管控措施“全員化”。構建“縣、鄉、村+護林員”森林草原防火網格化管理體系,建立“權責清晰、條塊結合、運行高效、反應迅速”的管理機制,縣政府與8個鄉(鎮)和3個林場簽訂森林草原防滅火責任狀11份,各鄉(鎮)與村委、鄉(鎮)與護林員、村委與村民都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基層管護責任、特殊人群監護責任和農戶聯防聯保制度,將防火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
滅火裝備“科技化”。堅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購置并投入使用2架大疆無人機開展防火巡查,快速運輸消防設備、物資等,建立“天空地”多維度監測預警體系,讓林區火情無處遁形。持續加大防滅火工作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防火應急道路61.7公里,改造防火應急道路42.5公里;完成自然阻隔帶360公里,工程阻隔帶146.1公里;建設蓄水池1個、停機坪1個。
隊伍建設“專業化”。嚴格選拔具備一定的撲火經驗和技能人員50人,組成林業局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隊。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的滅火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撲火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與寧武、偏關、五寨3縣簽訂了聯防聯控協議,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火災隱患、火情等信息。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和演練,共同應對森林火災風險。
應急處置“常態化”。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人員在崗、通信暢通。對通報的衛星監測熱點及時組織核查,發現火情第一時間調度處置。利用鐵塔高架安裝的攝像頭對林區情況實時監控,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知相關片區、人員及時處置并上報。修訂完善應急預案,防滅火專業隊伍和各鄉鎮、林場撲火隊伍嚴陣以待,確保火情發生后能快速響應、科學處置。
宣傳教育“普及化”。對全縣農戶開展防火宣傳,禁火令入戶上墻“全覆蓋”,尤其是對農林交錯區的重點戶和外來作業單位,進行重點發放、重點宣傳和重點講解。全縣各村全部安裝大喇叭播放警示案例等防火內容,所有村的護林防火宣傳車全部懸掛小喇叭,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確保宣傳教育入腦入心。(劉雪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