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偏關縣農戶收割谷子的場景。
金秋十月,本是碩果累累、豐收在望的時節,然而近期連續出現的陰雨天氣,給偏關縣秋糧收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面對不利天氣影響,偏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將“搶農時、減損耗、保顆粒”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全縣上下緊急動員,干群同心,晝夜奮戰在搶收一線,打響了一場與天爭時、與雨賽跑的“秋糧保衛戰”,全力確保豐收的糧食顆粒歸倉。
一是科學部署,靠前指揮。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察看莊稼倒伏、土壤濕度及糧食成熟情況,現場調度指揮。組織149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分區包片開展搶收指導。根據作物種類、地塊狀況、成熟度以及天氣預測,指導農戶科學安排收割順序,采取“人機結合、搶晴抓隙”的方式,能快則快,能搶則搶。對機械能夠下地的地塊,全力協調調配履帶式收割機等適用農機具,加快機收進度。對機械無法作業的地塊,則廣泛發動群眾進行人工搶收,最大限度減少損失。二是多方聯動,凝聚合力。全縣各鄉鎮、各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形成了強大的搶收合力。氣象部門加強天氣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搶收工作提供精準氣象服務。供銷社、糧食收儲部門提前做好準備,開放晾曬場地,協調烘干設備,幫助農戶解決收獲后糧食的晾曬、儲存難題,防止霉變。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駐村工作隊等力量,深入缺乏勞動力的困難家庭和種植大戶,開展幫扶搶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田。三是強化保障,減損增效。在搶抓進度的同時,偏關縣高度重視收獲質量與減損工作,協調解決農機調度、晾曬倉儲等問題23個。同時根據作物情況和地塊條件,合理調整收割機具體參數,規范操作流程,努力降低機收損失。對于已收獲的糧食,積極引導農戶采取晾曬、通風儲存等措施,并充分利用閑置廠房等各類場所,開辟臨時晾曬點,同時協調周邊有烘干能力的企業提供服務,全縣3臺大型糧食烘干機已完成檢修調試,全天候待命運行,有效解決農戶“曬糧難”問題,多管齊下保障糧食品質。四是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駐偏幫扶單位分別與217戶種糧大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糜子、紅谷子等雜糧保底收購價較去年市場價高5%至8%,確保農戶穩定增收。
目前,偏關縣秋糧搶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全縣47.32萬畝秋糧已完成收割25.57萬畝,占播種面積的49.8%,其中,收割玉米5.44萬畝、谷子10.47萬畝、高粱0.65萬畝、薯類1.72萬畝、大豆4.52萬畝、糜黍2.77萬畝。廣大干部群眾正以高昂的斗志和務實的作風,多措并舉、爭分奪秒,奮力將風雨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堅決打贏這場秋收搶糧攻堅戰,守護好來之不易的豐收成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偏關力量。(陳鑫龍)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