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迎來豐收季。遍地的雜糧、正宗的中藥材、優質的畜產品,共同繪就一幅絢麗的豐收畫卷。近年來,忻州市立足地理氣候和生態環境優勢,全力發展特優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讓豐收的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根基雄厚:“特”字當家,“優”字引領
忻州的豐收,建立在其獨特的資源稟賦之上。
地處黃土高原東緣、雁門關農牧交錯帶,位于北緯38度“黃金生物帶”,多樣的地形和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為農作物營養成分積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使得忻州農業“特”在地理氣候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和農牧協同發展優勢,“優”在品質。
全市雜糧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0萬畝以上,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產量約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全國唯一以雜糧全品類、整市域創建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所轄8個縣(區)榮獲“中華紅蕓豆之鄉”“中國藜麥之鄉”“中國亞麻油籽之鄉”等“一都八鄉”國字號稱號。此外,中藥材在地面積約26萬畝,牛、羊飼養量分別達35.92萬頭和401萬只,排名全省前列。
強大的綠色有機認證實力是“優”的體現。全市有效用標綠色有機農產品企業達295家,認證產品665個,產地面積203.13萬畝,產品數量和認證面積連續10年位居山西省第一。
補短強弱:精準發力,延鏈增效
豐收不僅在于產量的穩定,更在于產業質量的提升。忻州市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短板:龍頭企業缺乏,產業鏈延伸不長;市場開發不足,品牌影響力不夠。
為此,全市圍繞“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持續發力。
做優一產:打造雜糧、瓜菜、水果、中藥材四大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依托大型集團企業,穩定生豬產能,培育高端肉牛、晉嵐絨山羊和精品羔羊產業帶。
做強二產:支持15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改造升級,規劃建設現代化食品加工產業園,布局精深加工產業集群。鞏固發展5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和6個省市涉農特色專業鎮,壯大2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做活三產:加快創建各類標準化生產基地,持續做強“有機旱作·晉品”“忻州雜糧”等品牌。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拓展銷售渠道,利用電商平臺、高鐵站點以及五臺山等著名旅游景區開展品牌宣傳和特產展銷,全面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碩果累累:品牌薈萃,效益提升
多年的耕耘結出碩果。忻州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有機旱作·晉品”:全市有12個產品品牌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圳品”認證:15家企業的25個產品獲得“圳品”認證,24個基地被認定為“圳品基地”。
國家級認證:14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7個產品入選“全國特質農品”,數量位居全省第一;2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4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成績單”,見證了忻州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邁進。當前,忻州正朝著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化、品牌化發展的目標穩步前行,努力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大的市場優勢,讓“中國雜糧之都”的金字招牌在豐收的季節更加熠熠生輝。(記者 劉鑫林)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