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定襄縣搶抓秋雨間歇期,組織大型農機具下地搶收,全力守護秋糧顆粒歸倉。圖為收割機在泥濘的玉米地里穿梭作業。張玉虎攝
連陰雨退去,收割機進場,履帶碾過浸滿雨水的田壟,泥水順著履帶的齒紋飛濺起來,在身后拖出兩道深淺不一的轍印。一場以時間換糧食的搶收戰在農戶們看向收割機的殷殷目光中緊張進行。
10月14日,在定襄縣南王鄉官莊村村西頭的一片玉米地里,收割機的摘穗輥不停轉動,飽滿的玉米穗瞬間從秸稈上脫落,裹著薄衣滾進輸送槽。
農戶老鄭的目光死死盯著吞吐前行的收割機,生怕漏下一棒玉米。
“突突”的引擎聲在濕漉漉的玉米地里轟鳴,來回穿梭中,金色的玉米在“吞吐”下脫粒,隨后如溪流般源源不斷地傾瀉而出,精準地落入一旁等候的運輸車廂內,瞬間堆起了一座座豐收的小山。
車載重了,農戶的心輕松了。
“今年連續下了一個星期左右的雨,地里聚水不會收割。村里也有七八臺普通的收割機,但是進不了地。縣里專門派來了履帶式收割機,可是解決了農民的大問題。”農戶鄭連喜看著快收完的莊稼,心里踏實了許多。
與此同時,定襄縣永益誠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烘干車間內,11臺烘干設備正滿負荷運轉,為搶收回的玉米進行烘干。
這種“農機+烘干”的模式,正在成為秋糧搶收的“新標配”。
“我們合作社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先收水里的,后割泥里的,不間斷地為農戶搶收。同時合作社的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可達到1300余噸,也在開足馬力為農戶的玉米去‘濕氣’?!焙献魃缲撠熑酥車榻B。
這場同時間的競速,不僅是農戶們守護豐收的執著,更是農業生產中“抗災保收”最鮮活的注腳。
在此過程中,定襄縣扎實做好農機調度工作,統籌安排部署,幫助農戶完成快收、快烘、快儲工作。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一旦有新的天氣變化,立即調整作業計劃?!痹摽h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農機股股長陳建宏表示,中心還會協調糧食收購企業,做好烘干、倉儲等后續服務,確保玉米收上來后能及時處理,讓農戶的辛勤勞動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張玉虎)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