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文旅部日前聯合印發《太行山旅游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其中,涉及到我省范圍內的南太行、西太行山區的37個縣(市、區)。各地如何以此為契機,下好跨區域旅游合作這盤棋,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區域發展合力,值得認真思索。
太行山綿延400余公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區位條件優越,周邊城市群市場潛力大,是我國旅游業發展最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之一。推動太行山旅游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既有利于保護傳承弘揚“太行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發揮旅游業在太行山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到來,太行山旅游業發展也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期。然而也應當看到,要推動太行山區進一步將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依然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旅游產品轉型升級滯后、景區“孤島式”開發以及產業集聚能力弱、東西向交通不暢、煤旅交通混雜、區域協調機制不完善等諸多挑戰。
解決好上述問題,就需要改變過去以抓“點”為特征的“景點旅游”各自發展的模式,通過打破行政區劃界線,構建跨區域的旅游產業集聚板塊;通過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入融合,帶動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加速形成。
本欄撰稿王璐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