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農帶農助農富農,農民合作社大有可為。1月18日,《山西日報》發表題為《我省農民合作社帶農富農作用增強》的報道,回顧我省農民合作社一年來走過的規范發展和質量提升之路。從中反映出,我省通過加強示范引領、優化扶持政策、強化指導服務,農民合作社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有了同步增強,聯農帶農助農富農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績的確可喜,給人以極大鼓舞。進入“十四五”、開啟新征程、邁好第一步,把農民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全省農民殷切期待,各級黨委政府和“三農”工作者責無旁貸。
分類指導明方向,典型案例是標兵。前不久,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公布,全國47家入選,我省新絳縣珍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曲沃縣龍汾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上榜,分別位列“增強服務能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開展聯合合作,提升市場競爭能力”類型。另外4個類型是:黨建引領強社,提升規范發展水平;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創新經營模式,加強成員利益聯結;走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產業轉型。把農民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今日農村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離土離鄉,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進入生產領域,更出現越來越多的農戶難以跟上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發展步伐。這就決定了,適應日益現代化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千變萬化的市場供求關系,必須打破原有生產關系定式和生產資源配置。于是,作為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應運而生。實踐證明,這是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個體再強大也難免勢單力薄,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才有力量。增強農民合作社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在于,不僅要合,更要強。當前,不少農民合作社已經逐漸成長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建設的中堅力量,但也有部分存在問題較多,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比如經營規模小、經營實力弱、服務層次低、規范化程度不高、帶動能力不強等,這是發展初期階段所無法回避的。隨著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必將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合作社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2020年,我省出臺《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制定《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評定及監測辦法》,緊緊圍繞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和質量提升兩條主線,加強農民合作社基礎性制度建設,有力推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從優秀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帶頭人、農業經理人、到農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等人員中選拔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實現了輔導員服務范圍全覆蓋,并聯合山西郵政助力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令人刮目。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強調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明確指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為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牢牢把握其“姓農屬農為農”的特質,圍繞規范發展和質量提升下大氣力、做大文章,必將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使其充分發揮其服務農民、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功能作用,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徐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