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氣秋分日,農民豐收時。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和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廣場上,一聲聲鼓點激越雄渾,一張張笑臉歡喜明媚,這是一場慶祝豐收的盛宴,這是一曲氣勢磅礴的“豐收交響樂”,也是對農民一年辛勤勞作的崇高禮贊。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擘畫了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也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注入了更為深刻的內涵和使命。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方位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三晉大地上,從南到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不斷涌現,小康生活托起了2300萬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山西現代農業的發展。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指出:“山西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打好特色優勢牌”,“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我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牢記囑托,奮力前行,以更針對性的政策、更務實的舉措,推動“三農”事業大發展。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保糧食生產能力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近60%,農作物綜合機械率達72.6%,農業現代化水平、質量、效益大大提升。今年夏糧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增幅均高于全國,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眼下秋糧長勢正好,豐收在望,全年糧食總產有望再創歷史紀錄。
特優戰略落地落實。“三大戰略”“五大平臺”穩步推進,十大產業集群效益顯現。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了縣縣有示范、區域有標準、片區有品牌。國家農高區建設全面加速,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級次提升,忻州雜糧平臺掛牌運營,大同黃花、山西雜糧、山西玉露香梨等一大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蓬勃生長,全省農業品牌規模、質量、影響力大幅度躍升。
美麗鄉村宜居宜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鄉村建設加力加速,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83.5%以上的自然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4.6%,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改革措施惠農富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0元,同比增長15.4%。老百姓生活越來越有奔頭,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又是一個豐收年。
今年的豐收節欣逢第七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開展,博覽會全面展示了全省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辛勤耕作在三晉大地農民的偉大創造,展現了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我們期待通過這個平臺吸引更多的目光關注我省“三農”的發展,期待更多的新理念、新技術、新項目為鄉村振興、農民豐收助一臂之力,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用青春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成就創業的夢想。我們也祝福所有的農民群眾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雙手更好地創造幸福、收獲美好的生活。
歡歌樂舞慶豐收,更好的日子在前頭。鄉村振興戰略照亮萬千鄉村的未來,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們大聲唱響鄉村振興的時代贊歌,倡導重農、尊農、惜農的社會風尚,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