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社會預期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山西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建設規劃》(簡稱《規劃》)日前出臺,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標對表、全面創優營商環境下達了任務書,確立了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是我省首個營商環境建設五年規劃,也是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政府、效能政府、數字政府,采取的又一重要舉措。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說,優化營商環境就是提升區域競爭力。從全國新一輪發展競爭可以看出,各地正在由過去比政策、比資源、比土地,轉向比環境、比信用、比服務,歸根結底就是比營商環境。從過去完成國家設定的規定動作,到現在各地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特點,打造各具特色的營商環境細分和創新,“放管服”改革風生水起,不斷引向深入。《規劃》對標市行評價最佳實踐和國內一流水平,提出36項重大舉措,確保逐項落實,不僅是全面創優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更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我省先后開展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標準地”改革、“全代辦”改革,去年以來又在全省開發區大力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改革綜合效應不斷凸顯。創造性地把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落到實處,必須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敢啃多啃“硬骨頭”,全面創優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說了算。《規劃》聚焦全面創優營商環境,提出一批引領性、標志性改革,要探索推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等一批創新型突破性改革,展現了真心實意,拿出了真招實招,就是要讓在山西投資興業的人,辦事情有“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搞項目有“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的優質服務,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續有“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對未來有“新官理舊賬”的穩定預期,讓安商親商富商理念在三晉大地蔚然成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報告鮮明指出:“全面創優營商環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薄兑巹潯访鞔_要求,到2023年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壓減30%以上,互聯網+監管應用率超過80%,力爭1-2個城市成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到2025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對標對表、全面創優營商環境,召喚著新的進發,展現更大新作為、見到更多新氣象。
全面創優營商環境,務求最好,還要更好。各級領導帶頭履職盡責,各地各部門時刻傾聽群眾心聲、企業呼聲,對標對表、奮勇爭先,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徐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