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數據最有說服力。2021年,全省GDP增長9.1%,總量跨過2萬億元大關,達到2.259萬億元,排全國第20位,較上年前進1位;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5%、34.2%,服務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全年招商引資開工項目超過2200個,到位資金1650億元……成績來之不易,難能可貴、難中求成,強力抓好營商環境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部署,全面創優營商環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力抓好營商環境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要求充分釋放便企利民紅利,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真心實意為企業解決問題。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省上下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培育之土、市場主體活力之源。我省強力抓好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部署,充分體現了親商安商的姿態,讓人感到暖心、實在、提氣。深化改革是關鍵一招,充分釋放便企利民紅利,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一件事”集成服務,試點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建立項目審批“一事一方案”,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營商環境好不好,群眾和企業說了算。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提升政務服務能力,要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在基層便民服務機構、銀行網點、商場等服務場所推廣自助政務服務,推動群眾辦事“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推動惠企政策“一窗兌現”。同時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推行跨部門綜合監管、協同監管,對新業態新領域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做到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舉措之實,令人期待。
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必須是法治經濟。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持續開展“清欠”工作,清理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逾期欠款,杜絕“新官不理舊賬”。要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快推進我省信用立法,加強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是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真心實意為企業解決問題,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資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下力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梳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合同協議履行情況,依法妥善解決政策兌現不及時不到位、企業無產權用地用房、部分市場主體經營手續辦理困難、企業引進人才子女上學等問題,慎用查扣凍結財產等措施,讓企業專心經營、放心創業。
全面創優營商環境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各級各地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主動作為,立足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發揮各自優勢,全力打造投資興業的熱土、干事創業的沃土,為高質量發展營造重要環境支撐。
徐補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