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新基建不斷提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穩增長不僅需要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為傳統產業積極聚能匯力,更需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設備賦智、為企業賦值、為產業賦能,數字經濟匯聚著新消費力,孕育著新生產力,是經濟新舊引擎更替的動力之源。看清楚我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看清楚我省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繼續抓住先機,搶占數字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推動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和數據要素產業化、商業化和市場化;另一方面是產業數字化,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中,使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之基。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5G+工業互聯網、醫療、教育、智能礦山、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發展,鞏固拓展信創、大數據等數字產業發展成果,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智賦能三次產業跨越發展。
拓展數字技術應用之路。場景和需求是數字技術發展的動力源,要把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同生產生活的諸多場景結合起來,提高體驗感和獲得感,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要順應市場需求,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把數據變成信息、把信息變成知識,實現數據資源價值最大化,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厚植數字領域人才之本。數字經濟本質是知識經濟、人才經濟。要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幫助各類人才解決現實困難和問題、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就能從跟跑走向領跑、從追趕時代走向引領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山西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以多快的速度發展都不過分。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以“數智”為產業企業賦能,不斷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使之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王早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