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關鍵在于建設美麗鄉村。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20年的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千萬工程”深刻重塑了浙江農村面貌,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繪就了“鄉村美、產業興、群眾富”的美麗畫卷、幸福畫卷。
省委書記藍佛安在省委常委會主題教育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交流研討會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千萬工程’經驗是指導我們準確把握全省‘三農’工作規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金鑰匙。要準確把握推廣這一經驗案例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科學方法和重點任務,有力有序有效推廣運用,著力做好‘三農’工作大文章。”
有力有序有效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萬工程”實施之初就是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推動,以解決農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農村“臟亂散差”等民生問題為起點逐步推進,瞄準農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有效銜接,促進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就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決策的根本標準,時時處處想群眾之所想、謀群眾之所謀,從群眾需求、民生福祉出發,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循序漸進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有力有序有效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必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千萬工程”根本上反映的是發展理念的變革、發展方式的轉變。全省各地農村發展階段不同,農業稟賦各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但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廣“千萬工程”經驗過程中要立足實際,不超越發展階段、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強迫命令,以問題為導向對癥開方,細化實化具體路徑方案。當前,全黨上下大興調查研究,黨員干部要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開展調研,摸透情況,找準問題,堅持統籌推進,把握好節奏力度,以務實的作風和科學的方法,在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發展鄉村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過程中,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的發展路徑,推動萬千村莊實現美麗蝶變。
有力有序有效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必須要弘揚“釘釘子”精神。20年來,“千萬工程”見證了浙江環境之變、村莊之美。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起步,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靠的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靠的是人民群眾齊心協力、苦干實干的毅力和勇氣。這就要求新時代黨員干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以“釘釘子”精神持久發力、久久為功,在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出新,堅持不懈推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新成效,讓“千萬工程”點亮希望的田野,托舉起萬千農民群眾的幸福。
康梅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