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
山西是典型的生態脆弱省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蒞晉考察調研,都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指出,要為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持續夯實基礎支撐,強調要著力強化六大支撐,加快辦成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俺掷m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六大支撐之一,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實際行動,對于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奮進“兩個基本實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如何發力?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五湖”治理,謀劃推進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碳達峰山西行動,完善生態環保地方性法規和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這些任務和目標堅持系統觀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統籌兼顧、重點突出。
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太原西山區域歷經十余年整治,而今變了模樣,引進社會資本建設的18個城郊公園成為市民假日出游的好去處,正在吸引一批優質的文旅康養產業項目落地發展。投資15億元完成的榆社縣云竹湖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數年來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秀美風光融合康養、運動休閑等產業,開啟全面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征程。
放眼三晉大地,湖光山色景如畫,綠蔭花香迷人醉,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充分說明,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就是要一以貫之地踐行“兩山”理念,不能以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以短期利益損害長遠利益、以當代利益損害后代利益,通過更多“兩山”理念轉化的實踐探索,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拓寬高質量發展空間。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就要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系統治理、靶向攻堅。山水相連,林草相伴,田土相依,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深入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中,我省明確提出從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城鄉黑臭水體整治、工業園區廢水深度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湖生態化修復治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六個方面系統推進,努力把“一泓清水入黃河”打造成為潤澤三晉大地、福蔭子孫后代的世紀工程。推進“兩山七河五湖”治理、謀劃推進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每一項具體任務只要堅持點面結合、標本兼治,就必將有力推動我省生態環境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生態環境建設是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事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尚需要進一步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日常。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強基固本,久久為功,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好家園就一定會早日成為現實。
楊彧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