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在推進強國建設中,金融的作用無疑更加凸顯。無論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都需要金融高質量發展作為強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同時需要看到,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戶眾多,資金需求量大,農村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需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做好金融工作,事關山西發展全局。要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對標對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精準有力貫徹穩健貨幣政策,加強對中央及省委重大戰略、山西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今年以來,人行山西省分行切實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的引導撬動作用。前三季度,全省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394.6億元,辦理再貼現282.7億元;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資金3.6億元,直接撬動普惠小微貸款增量234.1億元。按季開展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工作,聯合省金融辦等部門組織開展“千名行長結對子”“萬家小微企業評滿意銀行”等活動,促進提升經營主體的融資便利性和貸款可得性。截至9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324億元,同比增長32.3%,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余額1227.8億元,同比增長57.1%。
增強薄弱環節是推進農村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實現服務對象的下沉,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及個人分散、小額的資金需求,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普惠金融數字化,將使農商行的業務流程更便捷、更簡練、更高效,極大地提升客戶體驗,也可以增強銀行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中小農商行也應加快數字化轉型,讓數據為業務發展賦能,讓數據提升普惠金融的“含金量”。
金融棋活,全盤皆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金融要進一步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努力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讓高質量發展更加“血脈暢通”。
王早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