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海洋,蘊藏著無盡的機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已然成為必然選擇。自然資源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經濟成功抵御壓力,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呈現出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動能加速轉換的良好局面。經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產業生產總值達5.1萬億元,同比增長5.8%。這一增長數據,生動地詮釋了我們在向海圖強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向海洋制造圖強,夯實產業根基。上半年,我國海洋制造產業實力日益雄厚。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長4.7%。以修正總噸計算,海船新承接訂單量、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占全球比重分別為64.0%、47.2%和57.6%。船舶行業加速轉型升級,數字化檢驗、噴漆機器人等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船舶建造過程,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同期,我國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三大指標繼續穩居世界首位,新接訂單金額、交付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分別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的64.6%、43.3%和62.6%。此外,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專門用于海洋藥物研發的“海星大模型”發布。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奮進號”已連續并網運行超3年。海洋制造業蓬勃發展,正書寫著步伐鏗鏘的新篇章。
向海洋文旅圖強,煥發生機活力。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如今,中國的海上觀光場景豐富多樣,海洋以其壯美風光與豐富文化,成為文旅產業的資源寶庫。上半年,我國海洋旅游業實現增加值7718億元,同比增長8.0%,成績顯著。郵輪旅游持續火爆,全國郵輪港口進出港旅客總數和郵輪艘次分別同比增長40.1%和33.7%。海洋旅游有效連接國內外兩大市場,引領中國文旅產業邁向更廣闊的天地。海洋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帶來龐大的信息流、物流,更孕育出更多生機活力,拓展了發展視野。海洋文旅產業生機勃勃,正書寫著步伐豪邁的新篇章。
向海洋保障圖強,筑牢發展支撐。海洋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的發展構筑起多方面保障。上半年,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有力保障了外貿穩定。大型抵港船舶“零待時”作業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設施智能化關鍵技術”在天津港航道完成20萬噸級和30萬噸級實船驗證,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全國新增批準用海用島面積16.7萬公頃,相關項目涉及投資超5000億元,形成強大的投資保障。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海上風電發電量、新增并網容量同比分別增長2.2%、199.4%,強化了能源保障。上半年國內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8%,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5.6%,筑牢了糧食保障根基。凡此種種,都為中國的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海洋保障產業精彩紛呈,正書寫著步伐強勁的新篇章。
向海洋科技圖強,勇攀創新高峰。海洋科技領域,我國正突飛猛進。仿蝠鲼機器人與“蛟龍”號在南海冷泉區協同作業,實現了從“硬式機械”到“柔性智能”的轉變;南海“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項目投產,標志著我國最大海上氣田建成;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深海)在海南啟動運行,為我國深海科學基礎研究和深海技術原始創新提供支撐;山東青島“海洋科技網上大市場”上線,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搭建數字化平臺,集成大量待轉化成果和企業需求,通過“線上 + 線下”模式加速技術交易與產業化進程。中國海洋科技奮勇向前,正書寫著不斷開拓的新篇章。
向海圖強,我們譜寫出壯麗的新篇章,激勵著我們奮楫更揚帆。堅持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抓好海洋開發,向海洋要生產力、求新增長點。我們步伐鏗鏘、豪邁、奮進、開拓。海洋產業正崛起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與強大引擎。數據顯示,87.6%的企業對下半年經濟環境持樂觀或中性態度,73.8%的企業預計下半年營業利潤持平或增長,89.4%的企業預計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數保持穩定或增長。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海洋產業蓬勃發展,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奮楫揚帆,為推動下半年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殷建光)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