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四日,第三十二屆東營(秋季)汽車博覽會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眾多市民前來觀展,了解各型汽車性能。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精簡車型版本在中國汽車行業正成為新趨勢。
最近上市的理想i8根據市場反饋,將3個車型版本調整為1個;蔚來全新ES6主打“標配即滿配”;一汽-大眾攬境僅提供2個版本。
此前,為覆蓋更多消費群體,不少汽車品牌熱衷于同一款車型推出多個版本,有時甚至多達五六個。如今,車型版本數量為何做起了“減法”?
版本數量做“減法”
汽車配置做“加法”
一款車型、多個版本,本是車企的常規操作。7月29日,理想i8正式發布,設有Pro、Max和Ultra三個版本,售價32.18萬元—36.98萬元,不同版本在續航里程、輔助駕駛功能以及冰箱、音響等座艙配置方面存在差異。
然而,發布后的訂單顯示,超過98%的用戶選擇了Max和Ultra車型。同時,有用戶反映“車型版本復雜難以抉擇”“部分心儀的高端配置無法選裝”等。
理想汽車迅速響應,在發布一周后宣布調整理想i8為統一版本配置,將原本的Max版本設為標準配置,售價定為33.98萬元。最新的標準配置包含了冰箱、音響以及97.8度三元鋰5C超充電池,續航里程可達720公里。
不少消費者對這一調整表示認可:“市場反饋光速轉化,這波穩贏!”理想汽車北京一家直營店的銷售表示,版本更新后,來店咨詢、試駕的顧客明顯多了。理想方面表示,公司的目標是9月底累計交付8000至1萬臺理想i8。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許多汽車品牌不約而同選擇了精簡車型版本。既有老牌車企,如東風本田S7僅推出開拓者版、領航者版2種配置;也有新車企,如蔚來全新ES8提供行政豪華版和行政簽名版2個配置版本,特斯拉Model3和ModelY僅保留2個配置。
版本數量雖然少了,但配置上其實在做“加法”。理想i8將VLA司機大模型、二排零重力座椅列為全系標配,僅保留后艙娛樂屏作為1萬元選裝包。這種做法既減輕了消費者的決策壓力,又通過提升標配水平強化了產品競爭力。
“車型版本不用太多,不然對比起來頭都暈了。首先要對比各個品牌,其次要對比不同車型,如果同一車型還有多個版本,那我們的‘工作量’就太大了,很容易產生‘選擇恐懼癥’。”北京市民陳先生近期試駕了多款新能源7座車型,他認為,對于新能源車型,最好只需要選擇續航長短,其他功能、配件以選裝形式提供,這樣既滿足個性化需求,也不用做過多的對比工作。
蔚來北京區域公司總經理沈泓對本報記者表示:“全新ES6就是‘標配即滿配’。用戶只需要選擇電池的大小和一些個性化選裝即可。對消費者來說,不再需要在各個版本里反復抉擇,只需在蔚來APP上直觀點選,幾步即可完成選配。”他表示,不少用戶朋友反饋,這一模式降低了“選擇困難”,用戶只需把專注力放在車輛本身即可。全新ES6和新款ES8的銷售數據都不錯,這也證明了當產品足夠好,少數乃至單一版本足夠“通吃”。
塑造品牌差異化形象
降本增效減輕壓力
之前汽車產業為啥追求更多配置版本?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研究員李子文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傳統燃油車時代常見的競爭策略,主要是為了覆蓋盡可能多類型的消費群體。在車企看來,不同價格、配置的汽車產品對應著不同的細分市場,如果某款車型價格分布區間較窄、版本較少,其潛在消費者規模就相對受限。
現在又為啥回歸“極簡風”?
據介紹,這有利于車企塑造品牌差異化形象,更好切入并主導細分市場。李子文分析,“多版本”策略雖然有利于覆蓋更廣范圍的潛在消費群體,但其價格、配置分布區間過寬,容易模糊市場地位和品牌標簽。
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新品牌、新功能持續涌現,一個品牌很難覆蓋全年齡段、收入群體。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尤其注重汽車的品牌定位形象,“多版本”策略反倒容易失去目標消費者。比如,以家用、穩重為標簽的車型即使推出運動版本,也很難吸引運動車型愛好者。此時,精簡車型版本的做法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標配即高配”的印象,有利于車企在細分市場形成和鞏固核心競爭優勢。
精簡版本也有利于進一步降本增效,降低車企的競爭壓力。李子文表示,在汽車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的背景下,“多版本”策略導致供應鏈復雜度和零部件管理成本上升的劣勢被放大,同時“多版本”策略會引發不同級別、性能、標準的零部件和汽車整車之間的適配性問題,而通過精簡車型版本能夠較好地規避這些問題。
“車型版本越多,價格分布越寬,潛在的競爭對手就越多,容易與其他品牌車型的某個版本產生‘性能同質’的問題。車型版本精簡后,不同車型的定位和價格區間重疊度下降,有利于車企擺脫同質化競爭的‘泥淖’。”李子文說。
版本精簡受到經銷商歡迎。對經銷商而言,在進行備庫時,往往每款車型版本都要有一定庫存,如果對銷量預測不夠準確,就會給經銷商帶來較大的庫存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指出,車企壓縮SKU(最小存貨單位)可以將資源更加聚焦在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上,降低經銷商的資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銷商的經營壓力。
“目前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市場集中度依然較低,車企和品牌數量較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從行業層面看,精簡版本的策略有利于促進差異化競爭、減少企業生產成本、強化產品質量控制、優化消費者購車體驗,預計將成為不少車企推出新車型時的優選策略。這對行業健康良性發展無疑是有益的。”李子文說。
消費者決策周期更短
供應商更好服務顧客
對消費者來說,精簡車型版本既意味著“選擇困難”少了,也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
版本少了,消費者決策周期短了。多位消費者談到,一款車型如果設置太多版本,常常會帶來“決策焦慮”,不僅要在不同品牌、車型之間做選擇,還要針對同一車型考慮如何選擇配置,購車決策的信息比對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而減少版本數量、縮短消費者決策周期,有利于將消費意愿變訂單。“把該有的配置盡可能都加上,一款車型就足夠了。”有消費者表示。
經銷商可以更好服務消費者。對經銷商來說,庫存壓力減輕后,經銷商可將資源投向售后、改裝等增值服務。對銷售人員來說,無須再對比復雜版本差異,轉而聚焦核心配置體驗,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年輕消費者十分關注服務效率和態度。例如,留資后和離店后的跟進效率,對年輕消費者而言非常重要。95后十分在意等候效率,進店后和試乘試駕時被立即接待,都能有效提升滿意度。
車企這一調整的背后,是從“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的一種轉變。“蔚來一直都在幫助用戶降低購買的理解門檻和選擇門檻。對車企而言,降低用戶的選擇困難,實際上也是縮短用戶購買決策周期。精簡車型版本數量,我們得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幫助用戶深度體驗車型和加深對品牌的理解上。”沈泓說。
在精簡版本的同時,如何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對車企而言,精簡版本不是簡單地給車型或配置“做減法”。李子文建議,要充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首先,要明確車型的目標群體,注重聚焦特定消費群體的偏好和使用場景需要,結合消費者使用反饋,不斷優化車型配置、功能設置。其次,應當持續優化汽車生產平臺,增強模塊化設計和敏捷生產的能力,在保證核心架構技術水平的基礎上,降低多車型開發和生產成本,實現個性化生產和規模經濟的有效統一。最后,還可以嘗試通過高端配置選裝、增值軟件服務等方式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
“精簡版本數量和滿足個性化需求并不沖突,我們在個性外觀內飾、舒適選裝和部分特殊需求,如戶外拖掛上進行選配,滿足部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沈泓說。
當消費者不再糾結配置表,工廠的機械臂減少換型時間,汽車行業正在用“做減法”的方式,推動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徐佩玉)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