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國梁
52歲的郝玉科自1998年擔任保德縣馮家川鄉元塔村、石家里村黨支部書記至今,20多年來,心系群眾,默默奉獻,以群眾滿意為最高要求,履行職責,把好事實事辦在村民心坎上。特別是在移民扶貧工作中,努力做好兩個搬遷村的“后半篇”文章,為整村搬遷和群眾脫貧出力流汗,受到村民群眾好評。在疫情防控戰役中擔使命,在森林防火中抓落實,傾心關注殘疾困難群眾……一樁樁一件件實打實的事,村民們記憶猶新。他和村支部先后獲得保德縣“道德模范”和全鄉“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
回首20多年走過的路,當好村民群眾的“領頭羊”,離不開信念、情懷、實干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勇氣。他說,“只有忠實地踐行黨的宗旨,有求真的態度、廉潔的作風、服務的熱情,才能履行好職責,才能讓黨和政府放心,讓老百姓滿意。”
聯防聯控中,黨員就是一面面旗幟
元塔村、石家里村是保德縣整村搬遷中的兩個村,現已居住在縣城西區惠民家園。去年春節剛過,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作為一名搬遷村的黨小組長,郝玉科心急如焚。他積極動員搬遷村的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匯聚起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他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的任務,抓緊抓好,以黨建為引領,認真落實黨群同心、群防聯控的工作方針,整村搬遷的黨員和黨小組長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6名共產黨員組成的小分隊,分別在惠民家園東區、西區、幸福家園大門口嚴防嚴控,認真做好居民的出入登記,仔細詢問每一個居民的真實行跡;對不佩戴口罩的居民一律不準進入小區,使全縣各鄉鎮搬遷群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確保出入不漏一人。在防擴散的警戒線上,守崗執勤,以擔當作為當好群眾安康的守門人。與此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做好防控知識宣傳講解,教育引導群眾,提高思想認識,共筑防控銅墻鐵壁。
“人走村在”,守好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關
針對清明節期間的防火關口,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鄉村兩級森林防火工作大會,會上他和村支部書記們一起簽訂了森林防火責任狀,責任到人,負責到底。
為加強節日期間火源管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他帶領村民在村主要路口嚴防死守,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把自己的面包車安裝成森林防火宣傳車,宣傳火災的嚴重危害性及防滅知識,倡導文明祭祀,積極營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在村“兩委”嚴密的工作下,村民提高了森林防火意識,人人行動起來,密切配合村“兩委”工作,嚴防死守,切實把森林防火的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了該村沒有發生任何森林火災事故,構建起平安鄉村的新屏障。
保重點,抓征遷;為整村搬遷貧困戶低保戶殘疾戶排憂解難
修建元塔村攔河大壩是縣鄉的重點工程。為了做好相關的征遷工作,他帶領村“兩委”人員組織小分隊,嚴格按照縣鄉黨委政府的要求,通過入心、貼心、和風化雨式的群眾工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圓滿完成征遷任務。期間,他和村“兩委”一班人提前進入工作狀態,一家一戶,做好群眾的思想溝通及相關利益協調。使村“兩委”在征遷工作中真正起到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同時,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激發了征遷戶的理解和參與的主動性。
去年7月的一天,搬遷到移民新區的貧困戶王桃成生病,他家情況比較特殊,一家三口人殘疾,王桃成給村支書郝玉科打電話,急需幫忙。郝玉科聞訊后,立即開車把王桃成從惠民家園拉到縣人民醫院急診室,找醫生做檢查,確診為腸道擴張積水。醫生告訴郝玉科,“要看好病得去縣級以上的醫院進一步確診治療。”當時,來不及去省城的大醫院,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最后去了陜西省府谷縣人民醫院作了相應的檢查與治療。
此外,郝玉科還經常去搬遷到惠民家園的幾家低保戶、殘疾戶家中噓寒問暖,每年幫助低保戶審核和辦理救助,申請大病救助,幫助殘疾人辦理殘疾證,還向殘聯申請輪椅和拐杖。一心一意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化解矛盾,確保在群眾工作上不出事,為群眾生活、生產提供和諧的環境,是他常說的話,也是他這個村支部書記所做的。
抓信息,拓銷路,幫助本村及全鄉賣紅棗1萬余斤
每到國慶也是保德紅棗的收獲季節。去年10月,村民們紅棗收到家里后,卻犯了愁。由于運輸成本高、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收回的紅棗除了自家吃外,要么爛在家里,要么喂牛喂羊,造成了極大損失和浪費,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賣棗難”,郝玉科從實際出發,深入調研,掌握信息,拓展思路,大膽出手,去年秋冬以來,幫助本村及全鄉棗農銷售1萬多斤紅棗,在拓寬銷路的同時,有效保護了棗農的生產積極性,讓村民們得到了實惠。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