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奪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實現中國代表隊在砌筑項目上零的突破;23歲成為全國人大代表……這就是生于1995年的鄒彬,現為中國建筑五局總承包公司質量管理員、“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組長,昨天他又走上了中宣部中外記者見面會。
發言時,鄒彬從身邊拿出一把砌刀向記者展示,“這是我現在用的一把砌刀,在這之前,我已經用壞掉三把這樣的砌刀了。”他憑借著“墻砌不好就推倒重來”的高標準,逐漸從一名“砌工”發展成為一名“砌匠”。

鄒彬出生在湖南新化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很早便開始了“打工”生涯。在父母親打工的工地,經常會出現鄒彬瘦瘦的身影。和灰漿、挑泥沙、搬磚頭……臟活、累活,鄒彬都肯干。一有空,鄒彬就跑到砌墻的老師傅那里偷偷學習。趁著大家吃飯的時候,他就拿著砌刀練習,慢慢地,就熟悉了砌墻這門手藝。
2014年,鄒彬從全國21支隊伍的15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砌筑項目的集訓隊伍,開始了每天的“魔鬼式”訓練。從每天早上六點到晚上九點,從理論知識學習到技能操作訓練“連軸轉”,節假日也不例外。圖形數據計算不準,鄒彬就砌好一面墻,對照圖紙,檢查誤差,再把墻推倒、拆掉,重新開始砌。8個月時間,每天訓練15個小時,周而復始。
比賽在巴西圣保羅舉行,有道題目要求在墻體上砌出“貝利的10號球衣”的圖案,尤其是球衣上還要有字母“PELE”的字樣。如果沒有專業的幾何知識,砌筑這樣的墻體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說:“由于讀書少,我對幾何知識、圖形測算幾乎無法理解,直接影響了作品的美觀,這讓我非常難過。好在我的老師沒有放棄,一直鼓勵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給我開小灶,強化理論課程,幫我編順口溜加強記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鄒彬獲得了砌筑項目優勝獎,實現了中國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那一刻,鄒彬對工匠精神又有了另外一層認識,“要用十足的韌性接受挑戰,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極致”。
2018年,鄒彬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前,鄒彬正在參與湖南省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項目。當時環境比較艱苦,工期也比較緊張,中建五局派出17名黨員干部,帶領數百名建設者,夜以繼日,奮斗在施工一線,從第一方混凝土澆筑到工程交付只用了90天,實現了快速建造、優質建造。他說:“大家身上那股敬業奮斗的精神讓我很受觸動,更加堅定了我盡早加入黨組織的決心,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對我來說,把磚砌得比別人更快更好,同時帶領身邊的工友把工程建設好,把質量管控好,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優秀的黨員。”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人大代表,鄒彬關注的是農民工向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轉型的有關問題,“希望能夠加強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培育,進一步落實企業辦校等相關激勵政策。”他說:“我想告訴廣大產業工人和青年朋友們,干一行、愛一行,一定能夠在新時代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寄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作為基層一線代表,今后我將繼續堅持實干,砌好每一塊磚,完美交付每一個工程,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鄒彬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