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晚報記者探訪了在太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的一場女性專場招聘會,發現有82家用人單位攜2000余個就業崗位,向女性求職者發出“邀請函”。當日,初步達成就業意向610人次。
隨著經濟回暖,春招季招聘求職呈現兩旺態勢,女性職場的“她力量”日益彰顯。如今的職場,對于女性有著怎樣的期待?女性在職場上有哪些困惑?如何更好地推動職場性別平等,使更多女性在職場上“發光”……“三八”婦女節前夕,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采訪梳理。
職業素養是關鍵
3月4日上午10時許,太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經熱鬧起來。眾多女性求職者在展位前,和用人單位進行交談。她們精神飽滿、準備充分,對這場招聘會抱有很大熱情。
本次招聘會現場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僅涉及醫療、工程、金融、IT服務等行業,還提供了諸如教育、餐飲、食品、母嬰等常見的女性崗位,覆蓋面廣、類型多,共吸引2000余人入場擇業,大部分企業在選人用人方面對應聘者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于對性別、生育計劃等因素的考量。
“女性心思細膩,在很多崗位上有競爭優勢。”北京嘉德興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的招聘經理表示,公司在招聘時更看重個人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與崗位的匹配程度,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公司中擔任重要職位。
有女性擔心,求職過程中可能面臨性別歧視。其實,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觀。建筑工程信息專業的侯女士三年前畢業于省內一家高校,談起找工作的經歷,她說,前兩年由于建筑工程專業特點,大部分單位傾向招收男性,“但在今天的招聘會中,我看到好幾家單位歡迎女性求職者,感覺到女性就業環境正在一步一步向好發展。”她在招聘會中投遞了三份簡歷,并感受到了用人單位對女性的尊重。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女性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電商客服、視頻主播等職位對女性更加“友好”,這些職業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善于溝通、親和力強等素質,體能消耗相對較少,受到女性求職者的青睞。山西大昌汽車雷克薩斯4S店想招聘汽車主播,主要負責介紹車型并回答網友提問,“綜合月薪能達到1萬元左右,已經收到不少簡歷了。”該店行政人事經理魏女士說。
職場給予更多優惠和關懷
對于一些女性而言,如何平衡好家庭與事業之間的關系是她們步入職場時的困惑。“對我而言,找工作首要的不是適不適合自己,而是能不能兼顧家庭。”正在找工作的王女士表示,因為要接送孩子上下學,單位離家遠近、工作時長是她最要緊的考慮因素,“我比較傾向于服務業,一是自己有經驗,二是時間相對較靈活。”
針對女性求職者的特殊需求和優勢,許多招聘單位對學歷、工作經驗和個人素質等方面給予了更多的優惠和關注。“我們集團在太原市各城區都有連鎖藥房,實行倒班制,每天工作6個小時,員工入職后可以就近選擇。”一家連鎖藥店的招聘經理說,“我們會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與考核,業績突出的話,不論男女,一年之內就能晉升店長。”
企業內部對女性的關懷也越來越多。有的企業設置了母嬰室,“背奶媽媽”不必在洗手間里躲躲藏藏;有的企業專門針對女性推出了健康保障計劃,還有的更注重女性求職者的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為女性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間……
3月6日,智聯招聘發布《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0.2%的女性希望事業與家庭兼顧。為了追求職場性別平等,65.6%的女性愿意“增強技能,提高職場競爭力”,高于男性的53.5%。也有62.4%的女性表示要“加強各方面學習,完善自我”,高于男性的55.4%。
加大對孕哺期婦女權益保護
目前,全社會就業人員中女性占比超過四成,但是,女性就業依然面臨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61.1%的女性在求職中被問及婚育情況,23.2%的女性認為婚育影響職場前景,25.5%的女性擔心性別會影響升職加薪。
為改變這種狀況,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積極推動性別平等和女性權益保障的工作。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對強化女性平等就業提出規定,明確禁止招錄性別歧視情形、加大對孕哺期婦女權益保護等多項規定。
具體到山西,多部門聯合舉辦的女性專場招聘會,為拓寬女性就業渠道、深入推進女性就業創業提供了支持。與此同時,我省持續開展“創業創新巾幗行動”“三晉巾幗脫貧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等系列活動,并實施婦女創業就業骨干培育項目,帶動逾44.5萬名城鄉婦女就業。
近日,《關于推進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加強對職工的人文關懷,不斷改善職工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支持和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保障生育女職工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職業發展機會和待遇。
我省明確,定期開展女職工生育權益保障專項督查,督促用人單位落實相關休假制度,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完善促進婦女就業的制度機制,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相關職業技能培訓。規范機關、企事業等用人單位招錄、招聘行為,落實性別歧視約談、執法監督機制,創造性別平等的就業市場環境,保障婦女平等就業。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實習生 高凡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