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飛雪,給汾河兩岸增添了別樣景致。汾河濕地公園的幾處淺灘上,白鷺與白雪相映成趣。被譽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監測鳥”的白鷺,時而盤旋水面、時而展翅高飛,勾畫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2023年,我省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一泓清水入黃河”正在一步步由“大寫意”變為“工筆畫”“實景圖”。2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梳理“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數”說山西好生態。
三年285個工程,首年開工超七成
萬榮縣廟前斷面國家監測站,是汾河入黃前的最后一個水質監測站。盡管冬日的汾河里冰凌不時流過,不停撞擊著監測站的水樣提取設備,但監測站里不停運轉的各種儀器,一直在監控著汾河水里的各項參數,確保“一泓清水”匯入黃河。2023年,萬榮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分管生態環境工作和水務工作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的“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專班,共29家成員單位,專班辦公室設在運城市生態環境局萬榮分局,統籌協調推動“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持續走深走實。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3年,全省“一泓清水入黃河”285個工程,已開工213個,完工88個,開工率74.7%,完工率30.9%。三年的工程量在開局首年開工數已超過全部工程量的七成。
通過工程實施,黃河流域正展現出新景象:環境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完成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416公里,新增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260.7公里,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7.5萬立方米/日,實現中水回用8.2萬噸/日;水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建成人工濕地149.6畝,壓采地下水245萬立方米,完成河道治理498.5公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提升,新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4萬立方米/日,治理黑臭坑塘60個、面積39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26.8萬畝。
去年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入“90+”
太榆退水渠是橫跨晉中、太原兩市并最終注入汾河的重大防洪排澇工程和主要的城市排退水通道。它是汾河的支流,也是汾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為消滅汾河劣V類水體,2018年以來,太原市在太榆退水渠、北張退水渠、瀟河退水渠等流域及其支流沿線建設了35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然而,這些分散的設施難以達到穩定的處理標準。將這些分散的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送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高效處理,成為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的必然選擇。
2022年8月,太原市小店區農村生活污水管網改造工程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逐步取消現在的農村污水處理站,將其納入市政污水管網,由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圍繞韓武村國考斷面水質改善,小店區還在2022年11月開始實施太榆退水渠沿線水污染治理項目,取消19個村的26座污水處理站,由下游汾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對5條存在黑臭水體現象的退水渠、一條截污管道及四座調節池進行清淤改造工程。
近年來,堅持“治管并重”,我省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和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持續實施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推進以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潛流濕地為主的生態化治理工程。常態化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日預警、周研判、月通報”,汛期開展24小時全天候水質監管,深入實施汾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和全省跨界斷面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建立桑干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水質水量聯動考核,倒逼各市嚴格落實水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提升水環境質量。
2023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3.6%,首次進入“90+”,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目標。海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100%。黃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達90%。汾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達80.9%,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為我省歷史最好成績。
新增完成135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緊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我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非正常運行設施整改,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系統治理,加快解決群眾房前屋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2023年,全省受污染耕地100%落實安全利用技術措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地下水環境質量長期保持穩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2.6%,較國家下達我省2023年度目標任務高出3.6個百分點。全省新增完成135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其中國家監管45個,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與此同時,山西省積極推進國家級、省級生態環境示范區建設。太原市婁煩縣、大同市靈丘縣、陽泉市盂縣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太原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晉中市左權縣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太原市杏花嶺區、大同市渾源縣等11個縣(市、區)被命名為第二批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實習生 寧霏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