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日前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入新階段。
一個建設項目選在什么位置合適?是否會破壞生態環境?這對企業、對地方發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選擇。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一個基礎】
確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截至2021年底,全國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全面完成并發布實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全域覆蓋、跨部門協同、多要素綜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目前,全國共劃分4萬余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按照“一單元一策略”制定差異化、精細化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這些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生態環境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把該保護的區域劃出來;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主體,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其他區域,實施一般管控。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說,對重點管控單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目標,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升級,有效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對優先保護單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確保生態安全格局總體穩定。
【一個手段】
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一個地方的開發建設中,什么項目允許建設,什么項目要考慮重新選址?必須考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要求。“三線”就是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生態環境“硬約束”,落實到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一單”就是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王金南說,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大氣、水、土壤、生態、環境風險、資源利用、產業準入等一整套生態環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張圖”“一清單”管理,實現空間上的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控,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真正發揮生態環境導向作用,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守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線。
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全面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一方面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支撐,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對企業投資的引導作用。
當前,各地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依據,服務招商引資決策,指導企業主動對標,支撐項目精準快速落地,持續提升服務效能。
【一個平臺】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
意見要求,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建設。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依法依規設置公共查閱權限,方便企業分析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符合性,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
記者了解到,多個省份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開放查詢服務,實現環境準入一鍵查詢,為招商引資、項目選址選線提供快捷的環境合理性研判。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王亞男介紹,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數字化信息平臺實現了管控要求“整裝成套、一圖盡覽、一表盡查”,還可以快速進行智能環境準入研判、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等。
王亞男表示,借助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空間、集成優勢,有利于基層管理部門在規劃編制、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審批中科學決策;有利于企業通過自主查詢,主動規避違規風險;有利于重大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滿足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前提下,快速通過審查審批。
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