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訊(記者 武佳 薛建英 實習生 楊雨弘 王琦)3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多部門負責人深入解讀《山西省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該方案由山西省政府制定,是“十四五”后兩年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實施方案》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10方面重點任務,并根據區域污染特點和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對汾河谷地、太原盆地等結構性污染較重、空氣質量較差的區域提出更為嚴格的管控措施。
這10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深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嚴格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準入,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深入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提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深入推進交通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全面加強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加快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推動省會太原空氣質量提升,加強太原盆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壓實各方治污責任等。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落實好《實施方案》,該廳將充分發揮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定期調度評估,會同有關廳局從四個方面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認真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相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相應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及時出臺配套政策,指導做好各自領域相關工作。
嚴格考核督察。加大重點市、縣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的權重,對超額完成目標的地區給予激勵,對未完成目標的地區,從資金分配、項目審批、榮譽表彰、責任追究等方面實施懲戒,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對大氣環境問題突出的市縣,視情組織開展專項督察或約談。
精準科學管控。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擴大工業污染源自動監控覆蓋面,全面提升污染精準溯源能力,快速消除污染高值熱點。充分利用在線監控、走航監測、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提升非現場監管能力,嚴厲打擊違法排污。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制定差異化管控措施,提高重污染天氣應對精準性、實效性。
強化聯防聯控。建立汾河谷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開展交叉執法,實施應急聯動,做到統一步調,協同減排,凝聚合力。聚焦太原盆地聯防聯控,完善太原及周邊重點區域省市聯管聯建聯防機制,助力省會太原空氣質量提升。同時,開展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上黨盆地等重點區域聯防聯控,以重點區域空氣質量加速改善帶動全省空氣質量整體提升。
相關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助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3月21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深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助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產業總體結構和制造業內部結構明顯優化。2021年-2023年,全省制造業年均增長11.4%,高于規上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15.2%,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加快。
我省將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著力點,統籌推進經濟平穩增長與環境持續優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首先,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鋼鐵行業有序推動兼并重組,改造升級限制類裝備,提高先進工藝裝備產能占比。焦化行業加快大型焦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全面提升節能環保安全水平。化工行業加快固定床間歇式氣化技術升級改造,開展化工園區認定工作。有色行業嚴格執行電解鋁產能置換政策,推廣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等節能減排技術。建材行業推動水泥熟料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聚焦破解產業結構偏重的問題,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現代消費品、氫能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攻關先進適用技術、“卡脖子”技術,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壯大產業規模。積極開展產融對接活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發揮新興產業綠色增長引擎作用。
再次,推進產業集群綠色發展。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找準綠色低碳轉型短板,有計劃分步驟組織實施技術改造。根據專業鎮環境承載力,推動專業鎮綠色低碳升級改造。聚焦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持續推動示范基地建設提檔升級,不斷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打造優質產業集群載體。
2025年底前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30%
發展裝配式建筑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能源、提升產業的裝備水平,可以說是建筑業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實施方案》中明確,2025年底前,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30%。
相比傳統現澆方式,采用裝配式可節約木材60%,節約水泥砂漿55%,減少水資源消耗25%,每平方米可減少碳排放約13公斤,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采用裝配式能夠非常有效地降低建造過程大氣污染、減少建筑垃圾。
2017年以來,省住建廳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培育了25個省級產業基地,其中4個被評為國家級產業基地。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設裝配式建筑約3773萬平方米。
2024年,《山西省裝配式建筑產業鏈2024年行動計劃》印發,明確了今年要做的10項重點工作,力爭2024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27%,工業總產值40億元以上、營業收入35億元以上。
明年,省住建廳將根據2024年的發展情況,制訂2025年行動計劃,持續推動基礎固鏈、技術補鏈,優化塑鏈、融合強鏈,力爭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以上。
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充電樁890臺實現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
近年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要求,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交通運輸綠色轉型發展和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充電樁890臺,實現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建成加氣站21座,其中10座已投入運營。
近年來,我省運輸裝備清潔化水平大幅提升。多部門協同推進,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2019年至2021年,共淘汰注銷152836輛,完成率達110.67%。同時,城市客運領域新能源汽車持續推廣。到2023年底,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車1.46萬輛、占比95.65%;巡游出租車中,新能源車2.69萬輛、占比64.62%,兩個占比均在全國排名前列。
交通運輸與能源發展協同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加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充電樁890臺,實現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建成加氣站21座,其中10座已投入運營。同時,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底,累計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201.32兆瓦,累計發電10948.14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86萬噸。
下一步,我省將大力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散改集”,進一步提升鐵路運輸比例,加快交通物流網絡建設,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培育多式聯運物流樞紐,提升多式聯運一體化服務水平。同時,加快推進交通結構綠色轉型,加大對公路沿線充電樁、加氣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運輸工具,發展綠色配送,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改善。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薛建英 實習生 楊雨弘 王琦
(責任編輯:梁艷)